长期以来,勐拉镇打破传统普法的单向灌输模式,以民族文化为纽带、以创新为驱动、以实效为目标,推动形成各族群众“我知道、我愿意、我相信”的“懂法—学法—用法”新范式,不断铸牢法治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热土上绚烂绽放。

县人民检察院深入勐拉镇荞菜坪村开展学法普法活动
“民族语言+法治故事”的双译工程,让法律走入民族同胞生活。勐拉镇重点发掘各村中威信高、懂双语的“法律明白人”和村干部,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法治培训,将其培养成基层“法治代言人”。他们走村入户,用民族语言讲述法治故事,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知心人”,把抽象法条转化为生活化的表达,让各族群众从“听得懂”到“愿意听”,再到“能讲述”,实现普法语言从“简单翻译”到“文化转译”的升级,真正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法律明白人用双语向群众讲解法律故事
“文治+法治”双融入普法路径,切实增强群众法治认同。面对部分群众对法律“不关心、不认同”的问题,勐拉镇巧用“民族活动+普法”方式,推动群众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在内心根植法治意识。依托“泼水节”“矻扎扎节”“三月三”等传统节日开展普法宣传,并围绕村规民约修订、集体项目决策等事务,引导村民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民主程序议事,使法治成为村民自治的内生需求,让法治意识在基层生根发芽。

普法志愿者向群众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向各族群众发放宣传海报
“法治服务+纠纷化解”的实践机制,以法治护航美好生活。勐拉镇持续推动“法律知识”向“行动能力”转化,整合基层司法所、派出所、法院、综治、宣传等力量,聚合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资源,通过提升干部法治素养、强化服务能力、优化宣传实效,确保法律成为各族群众维护权益的“有力武器”。

为各族群众发宣传海报

实地为群众调解纠纷
未来,勐拉镇将继续扎根民族文化土壤,培育真正管用、生机勃勃的法治文化生态,持续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