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0-02236
信息分类
规划计划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金平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指挥部
文号
发布日期
2017-02-24
信息名称
金平县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发展规划及就业计划

  一、规划编制背景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五个一批”中的头号工程,也是我国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支农惠农富农政策,更好地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目标,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如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良好的工作局面,按照省、州文件精神,结合金平县实际,以开展好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规划等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特编制金平县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发展规划及就业计划。

  二、总体要求

  在中央、省、州的政策和规划指导下,根据本地区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重点项目、重点村组、重点人群和扶贫资金的重点使用,作好分步实施的规划,由“扶生存”向“扶发展”转变,由“粗放式” 扶贫向“精准式” 扶贫转变,实施开发式扶贫,实施产业“造血”、就业“储血”,走精准扶贫的路子。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省、州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按照上级总体部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切入点,以发展社会事业为依托,提高滇西边境地区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的基本要求,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合理选择安置点的空间布局,统筹考虑安置点的地域条件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提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度,着眼农户增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就业计划,确保搬迁群众如期脱贫。

(二)工作原则

  1.政府主导,群众主体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为主体,切实增强各安置点自身造血功能,带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坚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引导群众树立“帮扶项目和资金来之不易,实施好项目、用好资金更加艰巨”的意识,珍惜用好每一分帮扶资金,发挥资金效益,确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好、产业发展好、资金管理好。充分调动安置点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激励自力更生精神,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一是精准目标。根据“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和整乡推进的任务目标,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具体发展目标;二是精准对象。坚持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进一步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工作。瞄准贫困人口,分层次指导、分类别实施,落实项目全覆盖;三是精准项目。重点实施产业发展、村组道路硬化、饮水安全、住房改造、贫困村信息化等民生工程建设,以特色突出,适宜当地,市场需求、保障民生为原则,优化项目结构,规划到村、到户;四是精准帮扶。建立健全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有工作队,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帮助各安置点自然村逐层制定脱贫发展方案,贫困农户实行“双卡一帮扶”(基本情况卡、项目卡、帮扶脱贫计划);五是精准管理。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帮扶挂钩责任、绩效评价、考核奖惩等保障措施和管理制度,任务具体,责任到人。

  3.示范带动,全面发展。

 

以脱贫带动发展,以发展巩固脱贫,围绕加快脱贫致富这一核心,切实抓好各安置点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素质提升等工作,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面推进各乡镇乃至全县脱贫致富。

  4.因地制宜,突出实效。

  根据各安置点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在规划编制和资金、物资的投放上,坚持突出重点,先难后易,以人为本,优先扶持最贫困的自然村寨、最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体。

  (三)主要目标

  通过安置点产业发展并带动就业发展,以点带面,壮大规模,帮助搬迁地群众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群众积极性,确保项目实施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动搬迁群众“挪穷窝”、“换思想”,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脱贫发展目标。

  三、项目实施地基本概况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地处红河州南部,国土面积3677平方公里,山区占99.72%。辖13个乡镇、94个村委会4个社区、1151个村民小组及1个农场,全县总人口37.13万人,世居着苗、瑶、傣、哈尼、彝、汉、壮、拉祜、布朗等9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7.41%。与越南2省5县接壤,边境线长达502公里。由于地处边境,金平从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40余年里长期处于战争前沿,使金平错失了发展良机,成为红河州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截至2015年末,全县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乡(镇)7个、贫困行政村65个、贫困人口7.76万人。

  近年来,金平县坚持把农业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根本,累计发展橡胶40.41万亩、香蕉22.5万亩、甘蔗8.91万亩、油茶14.8万亩、草果10.8万亩,稳步推进砂仁、石斛、黄精、重楼、板蓝根等特色产业发展。坚持把工业作为财政增收的支柱,以金、铜、镍、铁、锡、铅锌等矿产资源初具规模,长安矿业年产1吨黄金采选项目、红河矿业日处理1000吨铜矿石采选项目、昆钢金河公司年产50万吨铁精矿和40万吨球团厂等一批矿业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大,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07.4万千瓦时,现已建成中小水电站36座装机47.8万千瓦,在建和拟建水电站17座装机25.4万千瓦。

  今后金平将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富民、特色工业强县、绿色生态立县、开发开放活县、科教文旅兴县”发展战略,坚持以“四个全面”为引领,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精准扶贫、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金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如期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016年1—9月,全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27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9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工业总产值19.34亿元,同比增长19.6%;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亿元,同比下降5%;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7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3.4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4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边境贸易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82.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66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2元,同比增长11.7%;实现金融机构各项各项存款余额51.49亿元,比年初增长2.8%;实现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03亿元,比年初增长9%。

  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基本情况

  金平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于2015年11月启动实施。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涉及12个乡(镇)31个村委会43个安置点2750户9167人,其中:建档立卡1887户6288人。规划建设内容涉及安居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能源建设、村庄美化等七大工程,项目投资估算46640.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4906.2万元,省级投融资主体统筹安排资金28455.96万元(其中:专项建设资金3066.375万元、地方政府债3924.96万元、长期低息贷款21464.625万元),农户自筹9493万元,其他3785.34万元。

  五、规划编制

  (一)项目实施地

  产业发展和就业计划项目覆盖全县12个乡镇4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其中阿得博乡1个、大寨乡4个、金水河镇2个、老集寨乡3个、老勐镇6个、马鞍底乡5个、勐桥乡3个、勐拉镇4个、沙依坡乡4个、铜厂乡2个、营盘乡5个、者米乡4个。

  (二)实施方式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在产业发展中,政府以补贴形式鼓励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就业扶持中,通过政府组织培训和产业带动就业的方式对安置点群众进行就业扶持。

  (三)产业发展规划

  拟定全县产业扶贫具体实施方案、优惠政策、相关机制和体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1.农业产业扶贫

  主要包括种植业(粮食、蔬菜、水果、中草药、经济作物等),养殖业(养猪、养鸡、养鸭等)。

  1.1种植业 

  梯田红米、红辣椒:按照人均0.88亩的种植面积,在耕地上发展高优农业,提高复种指数,推广梯田红米、板蓝根、红辣椒等种植,保证粮食自给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收入。项目涉及阿得博乡1个安置点75户搬迁户。 

  香蕉、西贡蕉:在老勐镇、老集镇乡、金水河镇、勐拉镇、勐桥乡、营盘乡、铜厂乡、马鞍底乡等8个乡镇16个安置点广泛投入香蕉、西贡蕉等水果的种植,种植香蕉7272亩,西贡蕉1570亩。 

  橡胶:在老集寨乡、勐拉镇、铜厂乡等3个乡镇5个安置点种植橡胶7979亩。 

  中草药:结合地区条件和发展优势,在阿得博乡、大寨乡、老集寨乡、老勐镇、马鞍底乡、勐拉镇、营盘乡、者米乡、勐桥乡、沙依坡乡、金水河镇等11个乡镇28个安置点,种植三七422亩、重楼100亩、板蓝根3696亩、砂仁2010亩。 

  草果:在勐拉镇2个安置点投入草果种植700亩。 

  水果种植:大寨乡渡口村安置点种植芒果3400株、菠萝蜜650株;老勐镇5个安置点发展林果业239亩,2个安置点种植沙滩西瓜70亩;在老集寨乡、营盘乡等2个乡镇4个安置点种植甘蔗1039亩。 

  1.2养殖业 

  养鸡、鸭:在阿得博乡、大寨乡、老集寨乡、马鞍底乡、勐拉镇、营盘乡、勐桥乡、金水河镇等8个乡镇28个安置点,养鸡74613只(羽),养鸭2400只(羽)。 

  养猪:在大寨乡、老集寨乡、老勐镇、马鞍底乡、勐拉镇、铜厂乡、营盘乡、者米乡、勐桥乡、金水河镇等10个乡镇31个安置点,养猪5957头。 

  2.林业和特产业扶贫 

  油茶:在阿得博乡、者米乡等2个乡镇2个安置点种植油茶450亩。 

  杉木:在大寨乡、铜厂乡、马鞍底乡等3个乡镇3个安置点种植杉木828亩。 

  花椒:在营盘乡3个安置点种植花椒388亩。 

  香芋:在马鞍底乡3个安置点种植香芋120亩。 

  玉荷花:在老勐镇小河边村安置点种植玉荷花70亩。 

  密多罗:在勐桥乡马过河村安置点种植密多罗84亩。 

  黄豆:在沙依坡乡阿读杂村、那团结村、晒场坡村安置点种植黄豆550亩。 

  3.产业技能培训 

  在产业发展中,适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为安置点产业发展提供过硬的技术保障。 

  (四)就业扶持计划 

  就业扶持计划包括引导性适用技术培训、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等项目。通过就业培训以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为目的,发挥政府的组织作用,实现培训需求与培训资源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以就业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为广大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提供服务的一种服务。安排就业培训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收入,同时又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带动群众积极性,确保滇西边境地区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针对全县12个乡镇43个安置点,有计划对搬迁群众贫困劳动力分批分次进行培训,着力提高群众产业发展能力,开展农村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转移部分剩余劳动力和创业能力,深入推进科普进村入户,提高群众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能力。计划培训4006人次。 

  1.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协调农广校、科技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对贫困户培训养殖、种植、驾照培训、厨艺等专业技能2066人次,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劳动技能。 

  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协调农业局、科技局、扶贫办等单位,对贫困户培训养殖、种植、工匠培训、厨艺等472人次,转移部分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 

  3.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协调农业局、科技局、扶贫办等单位,对贫困户引导性适用技术培训1361人次,着力提高群众产业发展能力。 

  4.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协调工商局、科技局、扶贫办等单位,对贫困户创业培训107人次。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金平县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扶持计划总投资概算46085.01万元,其中产业发展工程45964.83万元,就业扶持计划60.09万元。总投资万46085.01万元,中央、省、州、县三级财政性投入46085.01万元,群众自筹0万元。 

   

  工程概算表 

  项目投资明细:  

序号 

分项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综合单价(元) 

合计金额(万元) 

1 

梯田红米 

 

66 

500 

3.3 

2 

红辣椒 

 

66 

300 

1.98 

3 

香蕉 

 

7272 

1500 

1090.8 

4 

西贡蕉 

 

1750 

300 

52.5 

5 

橡胶 

 

7979 

1500 

1196.85 

6 

三七 

 

422 

50000 

2110 

7 

重楼 

 

100 

2500 

25 

8 

板蓝根 

 

3696 

1000 

369.6 

9 

砂仁 

 

2010 

600 

120.6 

10 

草果 

 

700 

100 

7 

11 

芒果 

 

3400 

8 

27200 

12 

菠萝蜜 

 

650 

20 

13000 

13 

沙滩西瓜 

 

70 

6000 

42 

14 

甘蔗 

 

1039 

500 

51.95 

15 

养鸡 

 

74613 

10 

74.613 

16 

养鸭 

 

2400 

20 

4.8 

17 

养猪 

 

5957 

900 

536.13 

18 

油茶 

 

450 

1000 

45 

19 

杉木 

 

828 

500 

41.4 

20 

花椒 

 

388 

400 

15.52 

21 

香芋 

 

120 

1000 

12 

22 

玉荷花 

 

70 

1000 

7 

23 

密多罗 

 

84 

700 

5.88 

24 

黄豆 

 

550 

200 

11 

25 

就业扶持培训 

人次 

4006 

150 

60.09 

  

合计 

  

  

  

46085.01 

七、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就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各安置点的现状,为后续建设和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为今后开辟贫困山区多渠道扶贫开发方式提供可复制的新样板,推动各乡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随着国家对产业的重视、关心与支持,大力发展产业已成为实现全县各乡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探索一条把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安置点产业发展规划及就业扶持计划实施后,安置点群众的生活水平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产业发展体系将更加完善。 

  (二)社会效益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扶持计划的实施,不仅可以切实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一是可以使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贫困地区群众对未来充满信心,从而提高贫困农户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就业机会。实施项目将为项目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减轻当地人口对土地的依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当地能找到适宜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三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后,可以促使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趋于合理,改变单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林业协调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通过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土地效益。 

  (三)生态效益 

安置点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加以改善,水土流失有很好的防范和保护作用,对山区农田、耕地起到良好的屏障作用,积极促进实施区生态建设的开展,对维护生态平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改善全村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搬迁效益 

安置点产业发展规划及就业扶持工程辐射全县43个安置点2750户9167人,对安置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重要作用,项目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安置点贫困农户的发展后劲,达到“新产业、新发展、新生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全村贫困人口脱贫进程,使其成为产业发展、生态良好、民生改善、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八、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县、乡、村三级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发展及就业扶持工作的领导,统揽全局,凝聚力量,层层部署,级级落实,有步骤的推进规划实施。由县级挂钩领导和牵头挂钩单位加强组织协调,各挂钩单位要加强与乡、村两级领导干部沟通。各乡镇结合实际,成立工作小组,乡镇挂钩领导任组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第一书记任副组长。挂钩工作组成员及村“三委”班子成员为成员。实行单位帮扶联系村、干部包户、三年一轮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倾心帮扶、稳步推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群众力量凝聚起来,努力形成脱贫摘帽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落实工作责任 

项目涉及各乡镇要建立遍访工作档案,按照项目推进阶段进行入村入户遍访,遍访要完整填写相关信息表格,每轮遍访结束,填写遍访工作情况统计表,同时汇总备案。要充分运用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第一手资料,以村单位梳理分析共性问题、个性问题,为党委、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决策依据。针对贫困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制定、调整帮扶措施。 

  (三)加强项目督查 

  由相关职能部门、驻村扶贫工作队为成员组成督查组,依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扶持计划,定期对各安置点的项目实施和推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跟踪指导。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力、挂钩包保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挂钩领导、责任人、村委会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通报批评。 

  (四)加强项目管理 

  坚持推行政务、财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坚持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专人管理,专项拨付,增强透明度,并实行年度资金审计和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金平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指挥部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