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0-02236
信息分类
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
政民综合
发布机构
金平县政府办
文号
发布日期
2013-03-31
信息名称
金平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13年1月12日)

  县 长    马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第十一届人民政府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建议。

  一、县第十一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5年,是金平各族群众务实苦干的5年,是金平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5年,是金平各族人民奋力推进科学发展的5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团结、真实、勤奋、创新”的金平精神,克服了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和挑战,凝聚全县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县第十一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各方面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一)主要指标突破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5年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屡创新高。生产总值2011年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累计实现105亿元,年均增长10.79%。农业总产值2012年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累计实现46.05亿元,年均增长15.6%。工业总产值2008年首次突破15亿元大关,累计实现84.63亿元,年均增长9.7%。财政总收入2012年首次突破4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2.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2年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8.2%;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10年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累计实现90.28亿元,年均增长2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22.61亿元,年均增长17.27%。边境贸易总额累计实现31.11亿元,年均增长4.2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12年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32.76%;贷款余额2010年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20.67%。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年首次突破3000元,年均增长20.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首次突破万元,年均增长26.2%。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27.7︰48.2︰24.1调整优化为2012年的27.9︰44.4︰27.7。

  (二)农业产业培植壮大,增收渠道呈现多元。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努力拓宽富民渠道。累计发放退耕还林、草原生态等惠农补贴1.12亿元。争取国家、省、州农业项目75个,就位资金6292万元。粮豆播种面积稳定在48万亩,农民人均有粮320公斤,肉类总产量年均增长11.6%,畜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38%。在做大做强香蕉、橡胶、草果等传统产业同时,引进推广甘蔗、油茶两大产业,稳步推进石斛、瑶药等富民产业。全县累计发展橡胶40.32万亩,香(芭)蕉18.5万亩,草果12.1万亩,油茶7.3万亩,甘蔗1.08万亩,瑶药3600亩,石斛1070亩,多元立体产业布局初步形成,呈现粮食生产稳定,其它产业各显特色的喜人局面,农村经济发展活力逐步增强。完成《金平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报告》,全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212.63亿元,生态建设效益逐步显现。

  (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狠抓项目建设,全力突破发展瓶颈。5年累计储备项目1129个,实施项目521个,开展项目前期工作192个,农业、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规划总投资27.84亿元的蛮金二级公路全线贯通,打破了制约金平发展的最大瓶颈。投资7318.85万元,实施铜厂董棕河、金河镇永平等4个“兴地睦边”〔1〕项目,新增高稳产农田1.57万亩。投资5.17亿元,实施人畜饮水项目2136件,解决13.87万人11.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治理河堤18.27千米,马鹿塘水库蓄水试运行。投资34.59亿元,实施交通项目89个。全县拥有公路里程4214.98公里,比2007年增加1558.2公里。乡镇公路硬化率100%,村委会通路率100%,自然村通路率94%。积极开展金水河至绿春二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金水河至绿春至江城高等级公路已纳入《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盘子。投资1842.2万元,完成无电人口通电工程,消除了“无电村”。投资5.7亿元,实施高级中学、职业中学、国门学校等234个教育基础设施项目,新建校舍9.89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4.07万平方米。投资8100万元,完成人民医院医技住院楼、门诊楼、妇幼保健院等卫生基础设施项目65个。投资2995.74万元,完成公安局、检察院技侦业务用房、城市监控系统、乡镇司法所等政法基础设施项目8个。投资600万元,完成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及铜厂、营盘等6个计生服务所建设。编制完成《金平县近期建设规划》《县城A片区〔2〕控制性详规》及马鞍底特色小镇等13项规划。投资1.5亿元,围绕“四化”〔3〕推进城乡建设,修建3号桥至环城路、东过境路、金沙路等市政道路;完成县城A片区土地收储并启动综合二级汽车客运站、汇金半岛、国际商贸中心等项目,治污工程竣工运行;建成850套廉租房,改造10290户农村危房;残疾人康复中心、社会福利中心、殡仪馆相继投入使用;老勐、勐拉、勐桥、金水河等集镇建设扎实推进。

  (四)矿电产业提质增效,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全县工业企业达490家,其中规模以上11家。2012年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1亿元,比2007年增加1.86亿元。辖区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12.16亿元增加到2012年19.3亿元。启动建设恒昊公司新安里日处理2000吨镍矿选厂,新安里镍矿探明储量可满足未来10年开发需求。红河矿业公司龙脖河日处理1000吨铜选厂、昆钢金河公司李子箐尾矿库、长安金矿日处理1000吨选厂及微粒金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相继投入使用。着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云锡集团与红河矿业公司达成资源整合框架协议,普玛铁矿完成矿权转让,即将投入开发。云锡集团、恒昊公司、昆钢、云南黄金集团四大企业整合开发铜、镍、铁、金四大矿产格局初步形成,主要矿种整装勘查实现重大突破,“十二五”期间可实现规模化开采。重拳打击龙脖河、铜厂等矿区及三家河、勐拉河、金水河河道非法采矿行为,矿业开发秩序日趋规范。完成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及《金平县矿产资源规划》《金平县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电开发上,对金水河、藤条江等流域的水电开发规划进行修编,先后启动11座电站建设,全县水电装机可达60万千瓦,以矿电为主的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扎实开展“七彩云南·生态红河”保护行动。排查整治环保不达标企业,关闭龙脖河、三家河铜选厂等环保、能耗不达标的采选厂。强化县域内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投资689.16万元,完成红河州(金平县)出境河流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2011-2012年)项目。

  (五)旅游商贸日趋活跃,第三产业提速升温。以旅游开发为突破口,推动三产跨越发展。编制完成《金平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着力打造“中国·红河蝴蝶谷”〔4〕,累计投资1.02亿元,完成蛮耗至马鞍底油路建设,改造提升马鞍底至标水岩、中梁至坪河草地等景区路网;标水岩、五台山瀑布群、漫江河温泉等景点旅游设施和景区内食宿条件逐步完善,蝴蝶展览馆、蝴蝶养殖示范园、观光休息亭等设施相继建成。“中国·红河蝴蝶谷推介会”召开以来,年均接待国内外游客超2万人次。

  继续加大口岸建设力度,优化贸易环境。累计争取口岸通道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金水河边防大桥,不断完善金水河口岸及隔界、地西北、热水塘等边民互市点基础设施,编制完成《金水河口岸新区总体规划》《金水河口岸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深化实施“二次创业”〔5〕,加快乡村流通工程建设步伐。累计发展“两社一会”〔6〕209个、便民超市93个,农资连锁店56个。投资4000余万元,改扩建乡村集贸市场3个,新建农资配送中心2个,完成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培训300余人,发展红河农产品信息基层站点10个。

  (六)社会事业统筹发展,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8.67亿元,发放贫困学生助学金834万元,落实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362.6万元,111名代课老师通过定向招考转变身份,彻底解决代课教师遗留问题。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高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居边六县前列。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医疗卫生设施。新农合参合率由2008年的83.48%提高到2012年的99.22%,门诊和住院报销金额累计达2.1亿元,受益173万人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严格执行人口计生“黄牌警告”〔7〕制度,认真实施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等惠民工程,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加快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覆盖。

  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文化馆综合楼、民族体育广场、13个乡镇文化站等文化基础项目,创作各类有影响的文艺作品120余件,大力推进“乡村大舞台”〔8〕、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顺利举办两届全县综合体育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落实,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发放城乡低保金4.55亿元,保障对象85.81万人次;发放沿边定补资金6000余万元,受益6万余户。深入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等保险制度,社会保障逐步从单一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

  (七)扶贫攻坚纵深推进,片区开发成效明显。积极争取外交部、上海长宁区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整合各级各类扶贫资金6.06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315个,完成麻窝村、游鱼洞村、坪坝安置点等6个易地搬迁项目,建安居房974户。投放扶贫贷款6300万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1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95亿元。解决4.56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编制完成《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滇西边境片区金平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关心帮助下,投资8984.78万元,全面完成莽人

  综合扶贫开发,莽人山寨呈现翻天覆地变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启动者米片区综合扶贫开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明显增长,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巩固提升。5年共办理建议(议案)601件,答复资金445.22万元,办复提案751件,答复资金398.65万元。扎实推进“四项制度”〔9〕,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县政务服务中心及13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全面落实政务公开,组织重大事项听证41项,通报重点工作1088项,公示重要事项944件。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深化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金平农场改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稳步推进林权服务配套改革,逐步理顺全县电力系统,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成效显著,“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顺利实施。深化人民调解“以奖代补”〔10〕机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1万件,纳入“以奖代补”7224件,兑现奖金138.92万元,“金平人民调解模式”〔11〕在全省推广。禁毒防艾工作推向深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严厉打击各类邪教。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县第十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产业培植、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矿山整装勘查等实现了新的跨越,十一届县人民政府各项工作顺利收官。

  (一)国民经济稳健运行。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7.64亿元,同比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5亿元,同比增长16.7%。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同比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同比增长15%。边境贸易总额7.08亿元,同比增长0.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5亿元,比年初增长17%;贷款余额12.6亿元,比年初增长5.8%。预计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042元,同比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0元,同比增长45.3%。

  (二)农业富民有力推进。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4亿元;农业总产值12.56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3.95亿元。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稳定粮食生产,狠抓“兴地睦边”、高稳产农田建设等项目,防渗硬化灌溉水沟27.2千米,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3.24万亩。大力推进糖油产业,新植甘蔗1.08万亩,日榨8000吨蔗糖厂启动建设,有望2014年开榨。完成油茶育苗200亩,新植油茶4.1万亩。新植香蕉6200亩、橡胶1200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187人次,新增转移收入7424.4万元。

  (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通过招商引资实施经济合作项目14个,新签项目9个,协议总投资41.8亿元,到位资金15.8亿元。实施交通、市政、水利等项目60个,新开工项目49个。

  完成交通投资8.56亿元。蛮金二级公路实现试通车;大寨油路、老集寨油路、马鹿塘公路等11项工程顺利完工;新增农村公路里程350公里;建成那兰电站库区航运停靠点7个;阿沙、蛮沙、石庄等19条公路建设稳步推进。

  完成市政投资3.35亿元。有序推进县城A片区开发;完成金商桥休闲广场、城区绿化、亮化等市政工程7个;人大代表会议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档案馆等今年可投入使用;编制完成1095个村庄规划;2011年300套廉租房全部建成,2012年256套廉租房、60套公租房完成60%以上投资任务;改造农村危房1650户。

  完成水利投资1.11亿元。实施城市河堤、界河治理、农村饮水安全、“五小水利”〔12〕等工程2571件,解决3.2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全县防汛非工程措施信息系统建设;《铜厂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省、州评审。

  (四)工业经济趋稳向好。受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萎缩、主要矿产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全县工业经济上半年低位运行,下半年逐步回暖。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9.3亿元,同比增长4.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1亿元,同比增长16.2%。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新安里铜镍矿、普玛铁矿采选项目有序推进。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技改项目完成前期工作,红河矿业公司3000吨技改项目进入筹备阶段。完成《金平县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配合省地质局完成金平哀牢山南段铁多金属矿整装勘查,“三年地质找矿行动”〔13〕取得重大成果。荞菜坪四级水电站进入自动化设备调试阶段,三家河三级电站完成首部枢纽及引水隧道工程,南布河电站进行机组安装,莫乌河、金水河系列电站启动建设。

  (五)旅游商贸日趋活跃。投入蝴蝶谷建设资金1850万元,编制完成《中国·红河蝴蝶谷标水岩核心区概念性规划》,启动标水岩民俗文化村、蝴蝶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景区景点水、电、路、食宿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马鞍底、勐桥、金水河特色旅游小镇规划通过省级评审。2012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3.31万人次,预计实现旅游收入1.38亿元。

  投入口岸通道建设资金928.6万元,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优化边贸环境。全年实现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出入境货物6.5万吨,货值409万美元。加大乡村流通网络建设,家电下乡备案32个销售网点,带动消费3362万元,发放补贴437万元。完成乡村流通网络终端22个,“两社一会”43个、农资连锁加盟店9个,改扩建配送中心1个、乡村集贸市场2个。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落实“两免一补”〔14〕、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狠抓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幼儿入园(班)率47%;适龄儿童入学率99.16%;初中毛入学率100.05%;高中毛入学率35%。投资5162.05万元,建设校安工程项目82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招聘事业岗位教师193名、特岗教师170名。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参合率达99.22%,受益45万人次。人民医院医技住院楼、金河镇卫生院等投入使用。深入实施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在边疆县率先设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在外交部关心下,我县41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赴北京免费治疗并痊愈返乡。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加强“重点治理年”〔15〕“两非”〔16〕专项治理等工作,全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5‰,计划生育率达88%。

  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乡村大舞台”搭到基层、走进农村。完成民族歌舞团改制,选聘村级民族文化宣传员97名。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3.67%和95.97%,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基本解决。

  社会保障惠及大众。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1.48亿元,保障对象29.59万人次;发放五保供养金337.44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631.25万元;支出救灾救济资金366.66万元,救助灾民6.61万人次;发放优抚对象和“两参人员”〔17〕补助金407.61万元。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8.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8万人。4291名农业人口转户为城镇居民。城镇新增就业7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3%以内。

  (七)扶贫开发重点突破。投入扶贫开发资金8640.7万元,实施金河镇永平老寨、者米上良竹等整村推进项目78个,完成安居房改造330户,实施者米下良竹村易地搬迁项目,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1500人次,发放小额信贷800万元。在州委、州政府关心支持下,者米片区综合扶贫开发于2012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计划在2015前年整合投入资金2.27亿元,实现“四通四改四有三达到”〔18〕的目标。

  (八)依法治县持续强化。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共受理行政治安案件472起,查处503起;共立刑事案件996起,破435起。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9万件,成功调解1.27万件,成功率98%。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非煤矿山、建筑工地、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点 382个。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清退召回“问题油脂”〔19〕315.56公斤,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餐饮和用药安全。

  (九)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继续深入实施“四项制度”,扎实推进“四群教育”〔20〕,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机关作风明显转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明显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建议(议案)105件,答复资金111.4万元,办理提案128件,答复资金82.76万元。强化行政绩效管理,完成部门重要事项绩效审计评价12项,审计重大建设项目25个,为财政增收节支466.6万元。实行政府采购332批次,节约资金280.81万元。统计、外事、人防、地震、县志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县人民政府郑重承诺的10件实事〔21〕都得到圆满解决。我们荣获了省级甲级卫生县城、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先进集体、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第八届省级双拥模范县、爱民固边模范县、“十一五”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这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第十一届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5年来为金平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各位朋友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5年奋斗历程,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覆盖面小,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发展不平衡,边远山区脱贫任务仍十分艰巨;财政收支压力增大,投入与需求、建设与运转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社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仍然存在;部分干部思想观念、行政能力与新形势还不相适应,部分领域还存在消极腐败现象。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对县第十二届人民政府工作建议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省委提出的“四个翻番两个倍增”〔22〕和我县“十二五”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依靠全县各族人民,全力挖掘并发挥各类资源优势,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努力打造“红河铜都”“糖油之乡”“蝴蝶乐园”“美丽金平”。

  (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做好土地整治、稳定耕地和粮食保有量,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围绕矿电产业,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整装勘查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年产黄金3吨、高冰镍6000吨,年处理铜矿300万吨、铁矿80万吨。全面完成小水电开发。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实现油茶、甘蔗、橡胶产供销一条龙,建成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加快“一园两片区”〔23〕建设。三是围绕现代服务和旅游资源开发,加快推进三产发展。以建设国家公园为载体,按AAAAA级景区标准,把“中国·红河蝴蝶谷”打造成红河旅游“引爆点”,实现我县A级景区“零”的突破,带动县域经济新发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实力。一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推进中小型水库、集镇集中供水、“五小水利”、国际界河和重点河流治理等项目建设。二是全力构建综合交通网络。实施“通畅”工程〔24〕,新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实现乡到村委会公路全硬化。加快境内省道、省管县道路网升级,开通那兰水库水上运输线。三是完善城市和集镇功能配套设施。“围绕一河打造两翼”〔25〕,完成县城供水管网改造、金河沿岸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城A片区、苦竹林水库片区、行政中心等片区开发,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四是加强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勐拉220千伏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完善城乡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等信息配套基础设施。

  (三)夯实对外开放基础,加快边贸发展步伐。围绕金水河口岸新区和边民互市点建设,拓宽对外开放能力。一是力争完成金水河口岸南片区市政道路、防洪堤等设施建设,启动北片区建设,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口岸新区,把口岸建成集贸易、旅游、金融、居住为一体的商业中心区。二是加强对越交流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三是继续完善地西北、热水塘等边民互点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促进边民互市健康快速发展。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入开展科技下乡,不断提高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继续加大教育基础投入,巩固“两基”成果、完善教育保障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繁荣城乡文化体育事业,稳定现行人口计生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整乡推进连片开发,推动农村“四化”建设,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完善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繁荣发展。三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整合各类资金,重点解决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扶贫重心逐步从基础设施扶贫为主向基础设施扶贫和产业扶贫并重转变。四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全面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升流动人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严格依法行政,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打造绿色金平。加快“生态家园·美丽金平”建设,实施资源节约、环境生态发展战略,建立高效经济增长体系,打造宜居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着力抓好生态文化项目,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和城镇绿化率。建设生态安全体系,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森林资源评估价值体系,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三、2013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县第十二届人民政府履新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0%;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抓好7方面工作:

  (一)抓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交通方面:继续举全县之力抓好蛮金二级公路协调服务工作,高度重视解决好遗留问题。加快推进乡村路网升级。完成阿沙、蛮沙、二级公路连接线等14条油路建设。力争立项建设新街红河大桥至地西北至马鞍底国边防公路,完善蝴蝶谷景区路网。实施营盘东瓜林、勐拉老乌寨等7条“通畅”工程。抓好农村公路大中修和日常养护、保通工作。水利方面:扎实推进山区“五小水利”建设,实施好“以工代赈”“兴边富民”等水利项目,解决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完成铜厂中型水库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并启动建设,做好东瓜林小(一)型水库和保保水库、平安水库等小(二)型水库前期工作并争取立项。启动那兰水库综合利用项目,做好县城供水配套项目工程申报、立项等前期工作。实施苦竹林水库坝后式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完成十里村新安寨段界河治理,继续做好藤条江勐拉段和金河左岸永平桥至1号桥河堤治理。市政建设方面:加快县城A片区市政道路、客运站、休闲公园、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完善金商桥至喜望桥、1号桥至高级中学景观市政道路、人行道、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成保障性住房256套、公租房60套,改造农村危房3000户、棚户区1320户。启动80套廉租房、940套公租房建设,确保年内完成60%以上投资。做好金水河特色小镇规划,力争将老勐纳入云南省商贸特色小镇,将勐拉、金水河纳入旅游小镇,将者米、勐桥纳入中心集镇建设。

  (二)抓产业,拓宽富民渠道。继续落实好良种、农机、农资等惠农补贴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马拐塘、地西北、营盘老街3个“兴地睦边”项目。在确保粮食稳产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两蕉(胶)一果”〔26〕效益,逐步扩大糖油规模,做精石斛、瑶药等生物产业,打造具有金平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力争年内新植甘蔗6万亩、油茶5万亩,大力推广“吨糖田” 〔27〕。采取政府贴息扶持、科技创新“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企业或养殖大户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畜禽养殖,扩大规模,形成品牌,激发农业产业活力。同时,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争新增转移就业6000人次,新增劳务收入6000万元以上。从产业收入、经营收入、劳务收入等多方面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三)抓工业,促进财政增收。进一步加大铜、镍、铁、金勘查开发力度,启动“一园两片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红河矿业公司日处理8000吨铜选厂项目;继续抓好恒昊公司6000吨高冰镍改扩建项目。实施长安金矿日处理2000吨选厂改扩建项目,努力争取黄金冶炼厂建设,力争到2014年全县黄金生产能力达3吨以上。启动建设新安里镍矿年处理40万吨、普玛铁矿日处理7000吨采选厂。加快蔗糖厂、油茶加厂工、橡胶加工厂、水泥粉磨站建设。狠抓矿产资源整合,推动矿冶工业规模化、集团化、科学化发展。继续强力开展矿山治理,加强常态化管理,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环保投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和环保指标全面达标,坚决淘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差的企业。全面启动14个水电站建设。

  (四)抓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坚持教育优先原则,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排除危房1.2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8万平方米;力争启动职教中心科技实训楼、高级中学二期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项目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学前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努力推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力争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力争完成“一所两中心”〔28〕、9个卫生院廉租房、120急救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沙依坡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深化人口计生优质服务,着力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大打击“两非”力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成民族博物馆、民族图书馆建设项目;加强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管理,9月底前全面完成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努力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强化城乡低保动态管理;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力争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55%;继续抓好残疾人保障工作;深入实施殡葬改革。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区道路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治理,优化县城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五)抓旅游,激发三产活力。以蝴蝶谷保护与开发为核心,加快建设标水岩民俗文化村、游客服务中心和蝴蝶博物馆。完成马拐塘至石洞油路、马鞍底和勐桥过境公路建设,改善景点景区交通条件。积极开展漫江河温泉、勐桥温泉招商引资,打造高端温泉度假品牌。依托天生桥和金水河口岸优势,积极争取开通跨国旅游环线。继续完善金水河口岸、勐拉等集镇基础设施。着力改善口岸边民互市点和边境沿线交通状况,开拓越南市场,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提升商品档次,促进边贸经济稳步增长。

  (六)抓扶贫,加快小康进程。启动实施《滇西边境山区金平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注重开发式扶贫、造血式扶贫,继续争取外交部、上海长宁区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扶。力争完成整村推进80个、安居工程300户、易地搬迁70户,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500人次。突出抓好者米、马鞍底整乡推进项目。继续巩固莽人综合扶贫开发成果,扎实推进者米片区综合扶贫开发,重点实施好水、电、路、安居、产业等工程,切实提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七)抓廉洁,提高从政水平。坚决服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严格落实各项决议、决定,认真办理建议(议案)和提案。进一步健全惩防体系,充分发挥监察和审计职能作用,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改进文风会风作风。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努力创建省级法治先进县,建立健全信访、突发事件责任倒查机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处置。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全县人民的殷切希望。新的一年里,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乘着党的十八大东风,坚持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励精图治,以更加开阔的眼光,更加包容的气度,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推进金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建设美丽金平而不懈奋斗!

  注释

  〔1〕兴地睦边:国土资源系统在全国实施的农村土地整治十个重大项目之一,是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用5年时间对25个边境县市的耕地进行全面整治。

  〔2〕县城A片区:范围为县城1号桥以北,金河以西,高级中学道路以南,东过境路以东的城市规划区。

  〔3〕四化:硬化、绿化、净化、亮化。

  〔4〕中国·红河蝴蝶谷:地处红河哈尼梯田—滇越铁路旅游经济带中央,位于金平县马鞍底乡境内,东、南、西三面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156千米,国土面积284.7平方公里。主要有蝴蝶、瀑布群、梯田、草地、天生桥、五台山原始森林景观及峡谷温泉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好,境内有蝴蝶11科264种,其中特有珍稀蝶类10种,为全国之最。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精品,极具科考和旅游开发价值。

  〔5〕二次创业: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收批兼营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6〕两社一会: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和专业协会。

  〔7〕黄牌警告:人口和计划生育黄牌警告制度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分管计生工作领导,财政、人口计生、人口计生服务站所等主要领导为考核对象,以持证生育率、长效节育手术等12项指标为内容的考核制度。

  〔8〕乡村大舞台:通过文艺演出的方式,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各种惠民政策,让广大基层群众共享党和政府的惠民成果,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9〕四项制度: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

  〔10〕以奖代补:乡、村(社区)调解组织调解成功一起矛盾纠纷奖励200元,调解成功一起重大社会矛盾纠纷奖励500元。所需资金由县级财政拨付,按季度审核兑现。

  〔11〕金平人民调解模式:即“一体四辅两补充”的人民调解模式。一体:纵横一体建网络,构“以奖代补”实施框架。四辅:分级督查、同级回访、分类考核、责任倒查四项辅助制度。两补充:“法律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调解八进”( 进法院、进检察院、进交警、进公安派出所、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

  〔12〕五小水利: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

  〔13〕三年地质找矿行动: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10年3月启动“云南省三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涉及我县的内容主要是铜、铁、镍、金四大矿种。

  〔14〕两免一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15〕重点治理年:针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每出生100个女孩,就会同时出生118个男孩情况,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安部、卫生部等6部委联合发文,确定2012年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重点治理年”,目的是逐步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和性别偏好。

  〔16〕两非: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

  〔17〕两参人员:即参战参试部队的军人。一是指1954年11月1日以来,我军14次主要作战的军队退役人员;二是8023部队及代管的参加过核试验的和参加保障任务的人员。

  〔18〕四通四改四有三达到: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住房改善、就学改善、就医改善、生活改善;有产业发展、有经济效益、有经济支撑、有发展后劲;农民人均有粮、农民人均纯收入、入学保辍率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19〕问题油脂:使用工业用鱼油、工业用猪油生产加工销售的食用油。

  〔20〕四群教育: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

  〔21〕10件实事:一是力争“蛮金”高等级公路立项建设,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二是完成县城金河景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休闲金平”;三是全面消除村委会及中心学校现有危房;四是力争冬闲田综合开发五万亩以上,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五是每年筹措1000万元资金,逐步化解重大工程拖欠农民工资问题;六是建立和规范劳务输出市场,力争五年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人以上;七是五年内全面完成县城殡仪馆、敬老院和福利院建设;八是五年内解决五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九是五年解决200个自然村的通电问题;十是五年内解决240个自然村的通路问题。

  〔22〕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省委提出到2016年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到2016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增加一倍。

  〔23〕一园两片区:按照资源聚集、优势互补的总体要求,将勐桥片区打造成为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将勐拉、金水河片区打造成为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园区。

  〔24〕通畅工程: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村委会通沥青(水泥)路。

  〔25〕围绕一河打造两翼:金河城市规划区段两岸,即着力建设金河及金河两岸商务、居住、休闲娱乐设施。

  〔26〕两蕉(胶)一果:香(芭)蕉、橡胶、草果。

  〔27〕吨糖田:在全面推进甘蔗产业发展的同时,调整优化甘蔗种植,强化科技投入,努力打造亩产8吨以上、可榨1吨以上蔗糖的示范样板。

  〔28〕一所两中心:卫生监督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艾滋病防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