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寿金平 > 金平概况 > 正文

金平概况

来源:金平县政府办 发布日期:2010-05-04 浏览次数: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南部,哀牢山脉的东南端,东与个旧市、蒙自市、河口县、屏边县隔河相望,西与绿春县、北与元阳县相邻,南与越南接壤。 1934 年建县, 1985 年成立自治县。全县面积 3677 平方公里,辖 13 个乡镇 93 个村委会 1127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35.6 万。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多民族、原战区、贫困五位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具有边、山、民、战、贫五个特点:

  “边”即边疆。金平边境线长 502 公里,居云南省第二位,占全省边境线的 12.4% ,占红河州边境线的 59.2% 。分别与越南老街省的坝洒,莱州省的封土、清河、孟德四县接壤。在 502 公里长的国境线上,分布着金水河国家级口岸,地西北、热水塘两个边民互市点及 66 条跨境通道。边境一线有者米、勐拉、金水河、金河镇、勐桥、马鞍底 6 个乡镇 45 个村民委员会 499 个村民小组 16.7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50.6% 。

  “山”即山区。金平在北回归线以南,处于滇南低纬度高原山区,山高坡陡,山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 99.72% ,全县 95% 以上的群众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海拔高差明显,最高海拔 3074.3 米的 西隆山是滇南最高峰,最低海拔 105 米,位于龙脖河与红河交汇处,海拔高差达 2969.3 米,气候垂直分布,“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金平立体气候的真实写照。

  “民”即民族。金平是红河州唯一的由多民族自治的民族县,居住着汉、苗、瑶、傣、哈尼、彝、壮、拉祜、布朗族(莽人)等 9 种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 86% 。是红河州世居民族最多、云南世居民族较多的县,也是全省跨境民族最多的县。

  “战”即原战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援越抗法支持奠边府战役、六十年代援越抗美、直到八十年代自卫反击战,金平四十余年里长期支前,直到 90 年代初才进入正常的恢复重建。战争使金平失去了云南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建设的大好机遇,失去了云南“七五”、“八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机会。在全国 135 个边境县和全省 25 个边境县中,像金平这样四十余年处于战区的极少。金平因战争造成可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2.5 个亿。仅十年自卫反击战期间,因战伤、残、亡人员就达 1129 人,滞留难民 3400 人, 7.6 万人无法正常生活,边境一线 84 所小学被迫停课,荒芜耕地 2.98 万亩,金水河口岸变成废墟。

  “贫”即贫困。由于受战争、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金平现在依然贫困。 1992 年金平被国家列为云南省的七个战区恢复县之一,同时,被列为外交部的对口扶贫县, 1994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八七”脱贫攻坚县, 2001 年又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按国家新的贫困人口标准,到 2011 年末,金平尚有贫困人口 23.8 万人,是全州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

  2011 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 农业富民、项目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采取有效措施,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努力克服了持续干旱、财政刚性支出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2011 年实现生产总值( GDP ) 23.45 亿元,同比增长 11% ;财政总收入完成 3.91 亿元,同比增长 28.32%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91 亿元,同比增长 17.44%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 13.30 亿元,同比增支 26.08%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6.03 亿元,同比增长 29.95% ;实现农业总产值 9.69 亿元,同比增长 7.8% ;实现工业总产值 18.48 亿元,同比增长 2.1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69 亿元,同比增长 4.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25 亿元,同比增长 17.83% 。边境贸易总额 7.02 亿元,同比增长 5.72%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8.57 亿元,比年初增长 24.72% ;贷款余额 11.88 亿元,比年初增长 13.54% ;农民人均有粮 320 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 2556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5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