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迎来了新中国七十岁的生日。七十年, 对于岁月的洪流来说,只能激起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说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对一个城市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透过 “小城之小变”来看“中国之大变”吧!
一
弹指一挥间,我来到这座边陲小城,已经整整三十五年了。三十五个寒来暑往,三十五载花开花落,对于我和小城来说,是一段抹也抹不去的记忆,割也割不掉的情结,绕也绕不开的话题。我见证了她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页,欣喜的看到了她破茧成蝶的时刻,希望将来还会看到她飞得更高,更远……
我永远忘记不了第一次见到小城的样子,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初春,因表哥在县人民医院进修,我踏上了这片土地。
记得与小城遭遇时,还是水瘦山寒,远远的分水岭,山尖上云雾缭绕,河岸上的树还未发芽,仿佛这里的一切都还在隆冬的睡梦中。走进小城里,极目之处,是山,无声无息的山,连绵逶迤的山,层层叠叠的山,远远近近的山,伸向远方,伸向另外一个未知的世界,山上没有一丁点绿意,全是那种黛色,显得有点落寞而寂寥。
记忆中,街,是窄窄瘦瘦的两条,街上有机关单位,也有店铺、旅社、马店……店铺里卖的是一些比较普通的农耕用具,前来购物的人寥寥无几。商业公司应该是人气较旺的地方了吧,但亦然十分冷清。一眼望去,街上行人稀少,偶尔遇上一个人,都是低着头慢悠悠的走路。我丝毫没有感觉到这是一个县城,反而觉得在这里可以充分享受慢生活。
二
1980年秋,我考入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从我的家乡到我的求学地——建水,近三百公里。
金平通往外界的这条路,是一条典型的山村公路,路两边长满了不知名的灌木丛和野草,路的一头连着我那贫瘠的家乡,一头连着通往外面的世界。初次乘车在这条路上,我心里暗暗下着决心,总有一天,我会沿着这条路走出去,一直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在那些年月,出门读书对于祖祖辈辈同黄土地打交道的农村人来说是一种奢望,一种幸运!我带着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背上父母交给的那床旧毡子和书包,牢记亲人的嘱托,在外寒窗三年。三年时光里,我在这条路上往返了十几次,每走一趟,一路灰尘呛得你喘不过气来,到了目的地,你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灰人,只有那双乌黑的眼睛折射出丁点的光芒,致使这条慢慢长路深深的镌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金平,这座小城,虽然我经常路过抑或夜宿,但对于她的“身世”并不了解,只有一种比较感性的轮廓,直至1984年,我调到县法院工作后,才慢慢对她有了些许了解。
三
金平,这座小城,汉时属牂牁郡西随县地,随着历史的变迁,分属各个时期的郡、都督府和土司管辖,直至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隶属蒙自专员公署,1954年隶属红河哈尼族自治区,1957年隶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85年国务院批准改设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同年12月7日正式成立。
我有幸参加了自治县成立大会,成为了见证者之一。当我真正融入这座小城的时候,才觉得小城真的很小,东西、南北也就一里多地,好一座玲珑袖珍的小城啊!这时候的小城,四遭城墙早已拆去,城内零乱的民房夹杂着不少的茅草屋,几幢青砖青瓦的机关楼和两三层楼的商业用房在街道两旁卓立着,恍如鹤立鸡群,只有县委、县政府的台阶上还能见到螭首残碑之物,透露着小城古老的信息。
小城东面紧邻金河,河上横卧着一座陈旧的石拱桥,护栏碑上刻有“喜望桥”三个大繁体字,桥不足4米宽,护栏有些零落,桥面坑坑洼洼宛如月表,透过护栏,可清晰的看见桥下的河水自北向南缓缓流淌。
小城西面是县委,再西面是县政府。说是西面,是从方位上讲,切实是在爬坡,县委、县政府、县委招待所、礼堂都坐落在缓坡上,政府处于最高位置,人们习惯称之为“县委大院”和“政府大院”。
县委“大楼”前是小城贯通南北的主街道,城中有条从政府向县委延伸至城脚的马路,与主街交汇成 “十”字形,人们习惯称之为“十字路口”。城脚有一条与主街相近平行的街道,平时除了不时有摇晃着叮咚铃声的自行车招摇过市外,按着长短笛的汽车寥寥无几,街道上空荡荡的,根本不像一座小城,更像是个大寨子。夜晚,街上安静得仿佛无人居住,只有零星几家,一灯如豆,从窗户透出一束黯淡的光,融进黑暗里……
我刚来小城时,就在这空空荡荡的街巷里与当事人打交道,在狭窄的石棉瓦房里过着平淡的生活。
四
金平,这座小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声不响地向东拓展,慢慢地越过金河。造型各异、或高或矮的建筑物在东河岸边矗立起来,以至悄然形成一条与小城相连通的宽阔大街,十几层高楼的商品房也宛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俨然一座充满现代气派的城市啊!
金平,这座小城,山,还是那座山,但已经有了名气,它成为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种珍稀植物和珍贵野生动物的名片以无穷的魅力走出金平,跨过红河,迈向外界。
金平,这座小城,有巍巍的青山,有潺潺的碧水。水资源丰富是金平的又一张名片。水能理论蕴藏量207.4万千瓦,可开发容量57.3万千瓦。已建设完成四十一座大小水电站,总装机53.36万千瓦。看来,金平这座小城真是与山、水结缘了,人们依托这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发了水电站、纯净水厂、旅游景点……金平人已经开始营销山水啦!
金平,这座小城,人文精神得到了提升。如果您有空去街上逛一逛,就知道不知从何时起,在要冲路口处安装了红绿灯和摄像头,它们就像一双双犀利的眼睛,帮助小城人看护道路,当然也规范着小城人来往出行,小城人也自觉地该停停、该行行,心底明白这言行举止就叫文明。
金平是个多民族的家园,各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我们怎能不近水楼台呢!?民族团结广场上的艺术雕塑、民族风情阁和河边笔墨横姿的石刻就最具代表性,它们所表达的就是全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小城的人,生性务实,当初对这些新鲜事物有些不理解,说弄这个有什么用,顶不了钱花,也当不了饭吃!人啊!真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久而久之,小城人潜意识里也接受了,一说到哪儿?“雕塑”那儿!“雕塑”竟成了小城最早的地标。
这些雕塑、石刻和阁楼,已经成为小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向外界展示着小城独有的个性与魅力,展示着小城人跟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眼光、襟怀与精神!
这还不算,更令人自豪的是小城拥有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有“英雄十姊妹”女子民兵班,这些英烈和英雄是金平不屈的脊梁,他(她)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诗篇,为近、现代金平历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他(她)们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和鞭策着这座边陲小城的人们!
金平,这座小城,不仅仅在河东、汇金半岛、公务员小区等地推出了时尚住宅,而且又把河西的山地、果林开发成休闲游憩的公园——“花果山森林公园”。公园以油茶采穗圃、屿泓园、明溪潭、民族风情园、好汉坡、石虎山景观等三十六个景点为核心区,占地面积三百多公顷,它是一个集观赏游憩、休闲健身、自然景观、户外体验为一体的风景区。每逢早晚,到公园里锻炼的人络绎不绝,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有意气风发的中年人,也有精神矍铄的老年人,他们个个步履匆匆向公园纵深挺进,这就充分体现了“花果山森林公园”特有的魅力!
五
金平,这座小城,可谓一年一小变,几年一大变呀!当下,那条在我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通往外界的山村公路,已随着岁月的洪流渐行渐远,小城如出水芙蓉般展示着美丽的容颜——金河岸边,垂柳,出落得亭亭玉立,柔软的柳絮随风飞舞,轻轻地拂过水面,柔柔地拂过发梢,盈盈地撩拨着人的思绪。岸上的几棵榕树,墨绿苍翠,茂密的枝叶,挤不进半点儿光影。
秋日黄昏,慢步在金河畔,晚霞,一点点漫过来,像一块橘黄色的纱巾,将天地朦胧在一幅矜持的画卷中。目光所及,那道连绵起伏的山脉,由橘黄渐渐变为淡淡的青紫色,像一片在阳光下慢慢融化的五彩积雪。天际和山峦迷茫的交织成一条肉眼无法分辨的彩带。清风轻舞着远山的薄雾,暮色吞噬着,演变着,缠绵着这眼前的一切,分不清哪是山峦,哪是天际?
一愣神间,天际与山峦之间浮现出一抹嫣红,将天际与群山分开,天空倏然灿烂起来,火烧云像一条七彩的苍龙,游动在苍穹上。在微风的轻抚下,连着天际的山脊犹如逐渐冷却的铁板,色泽慢慢暗淡下来,眼前的小河披上了暮色,深沉的像一条褐色的缎带,不疾不徐柔柔的舞动着蜿蜒的身姿。河岸的小生灵,用怯生生的嗓音同小河一道演奏着一曲宁静的黄昏乐章……小城似乎在顷刻间变的生动曼妙起来,向人们尽情展示着她风情万种的内秀与优雅。
移步切近金商桥,橡胶坝托起的水面,倒映着金商桥那精致小巧的三岔拱轴曲线,更加凸显出拱桥温婉的虹弧身姿。拱桥上那座三层楼的亭台被拱轴稳稳地牵引着,宛如一艘游船泊在两河交汇处,亭台雕梁画栋,四周挂满彩灯,在灯光辉映下,呈现出梦幻般的轮廓,略有几分古色古香。檐角上小巧玲珑的风铃,在微风的轻抚下,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声音,打破了亭内的寂静。沿着金商桥的踏步而上,偌大的绿茵草场尽收眼底。步入亭中,可凭栏望水,可择椅小憩。
暮色四合,河岸上响起悠扬婉转的旋律,人们随着音乐相拥而舞,舒缓的慢三,轻盈的广场舞,优雅的民族风……一曲接一曲,一首赛一首,有花季少女身轻如燕,有帅气小伙穿花拂柳,有中老年人步履蹒跚,有学齡儿童嬉笑其间。小河两岸片刻变成了露天舞场,美轮美奂的霓虹灯沿河肆意闪烁,不知夜色中的光与影还能弹奏出怎样和谐的旋律,还隐藏着怎样的色彩,是绚烂,是幽冥,是恬静,是鬼魅?空气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翩翩起舞的人们,不仅仅是娱乐,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是小城人对自身的人文精神和内在价值的认定与信念!
夜色渐浓,千家万户的灯火熠熠闪烁,霓虹灯、日光灯、彩灯争相辉映,让金水湾这个小夜市更显张扬,成为小城璀璨夜色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金水湾是小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烧烤一条街,昔日咱老百姓养家糊口的手法,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沉淀,俨然成为了小城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时代变迁的衍生品,各种特色小吃以一种更为亲近的姿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诱惑人们的味蕾。
繁星布满夜空,烧烤夜市倏然就熟了,是油炸后的熟腻。各色的食摊,挤满了街道,呜呜的风鼓把火苗高高托起,爆炒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炝辣椒毫不掩饰的让人打上几个喷嚏……各式各样的食材在摊架上有序的排列着,问询声、吆喝声伴随着流行音乐淹没了人群的欢笑,嘈杂吞噬了夜的宁静,勾魂摄魄的美味餐桌,成了“美食家们”最不可错过的饕餮圣地。
夜晚,站在山巅俯瞰,小城东、西两面环山,形如两翼,小城就像一条火龙向北飞跃,金河映带其中,石板筑就的喜望桥展示着一抹历史的遗迹。
金平,这座小城,有山,所以稳重,有水,所以灵动,有云,所以缥缈,有霞,所以绚烂,有雾,所以诗意,有特色小吃,所以让人流连忘返!
金平,这座小城,从历史遗留的旧墙基上走出,曾经被养在深闺,曾经布衣荆钗,现在正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婀娜的身姿,走出金平,跨过红河,面向世界。放眼未来,相信不日,将会以她特有的魅力征服更多的人。
六
“小城之小变”不正是“中国之大变”的具体体现吗?在七十年的探索中,新中国经历过曲折坎坷,经历过迷茫无助,也经历过成功喜悦,现在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洗刷过往的屈辱,重新以势不可挡之姿走向世界!
世界第一的三峡大坝;世界屋脊上的巨龙——西藏天路;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世界跨度最大的悬索桥——矮寨大桥;世界上最高、载重量最大、速度最快的双层观光电梯——百龙天梯;占世界六成的高铁;世界第一的钢铁产量;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世界第二的GDP 总量;排名第二的北斗卫星;中国的载人飞船;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中国的深海利器——无人摇控潜水器;全世界最高的大桥——北盘江大桥,以及中国那逆天的乒乓球,无不在向世界宣告——东方曾经的巨龙已经回归!
(古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