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寿金平 > 民族文化 > 正文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我的追梦路上(散文)

来源:金平县文联 发布日期:2019-09-30 浏览次数:

  我出生在红河州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我有五姊妹,有一个大我两岁的姐姐,我在家中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母最大的愿望是多生几个孩子挣工分。那时候虽然家里穷,人口多,但我从小爱读书,从小就是家里的希望,我也一直在追寻着我的梦,在追梦的历程里我付出了艰辛,也得到了回报。

  我喜欢唱歌,每次一做完作业,我就会打开家里那台有着悠久历史的收音机,花好长时间调到播放音乐的频道,静静地坐着听,有时还会哼几句。

  记得小学时,有一天,教音乐的王老师找到我说:“县里有一个歌唱比赛,每个学校都要派出一名选手去参赛。你歌唱得不错,就代表我们学校去参赛吧!”我高兴极了,用卖马草的钱向同学小赵买了一盒唱歌的磁带。每天放学后,就在教室里练歌。

  我爸发觉我回家的时间越来越不对劲,就问我是乍回事。我兴奋地将自己要代表学校去县里参赛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谁知爸爸铁青着脸说:“不好好读书,唱哪样歌?读书才是你该做的。”我和爸爸大吵了一架,但我仍决定去县里参加比赛。

  过了半个多月,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

  比赛是在星期六,这天,我穿上了平时舍不得穿的一年前我孃孃穿过但还有点漂亮的黄灯草绒衣服,带着小纸盒里攒的那些卖马草的钱,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村口等着去县里的那一辆车的到来。

  过了差不多十分钟,车子终于来了,我高兴地爬上了车,坐在了一个靠窗的位置上。

  车子行驶了一会儿,售票员来收钱了。我问她:“阿姨,去城里多少钱?”“八元。”啊!我哪知道去城里要这么多钱?我一周的卖马草钱才5毛,我只带了三元而已。怎么办呢?又不能迟到。于是,开始向周围的乘客借。

  我来到一位年轻阿姨旁,小心翼翼地问:“阿姨,可以借我五元吗?我钱没带够。”“谁知道你是真没带够还是假没带够?”那个年轻阿姨一脸的不耐烦。我知趣地转过身,向一个阿婆走去,问:“阿婆,您能借我五元吗?”谁知阿婆也是同样的嘴脸:“我没带零钱。”我丧气了。就在我将要走下车时,有个老爷爷叫我:“小姑娘,你要借钱是吗?”我转过身来,老爷爷继续说:“我有五元,借给你吧。”“谢谢谢谢……”我高兴地接过钱,把八元交到了售票员的手里。

  这天,我在比赛中发挥得特别出色,获得了二等奖,那天比赛因为我没有多余的一分钱卖东西吃,比赛完我厚着脸皮跟老师借八元钱坐车回家,老师知道我没钱,慷慨地给了我十元钱,哇,十元钱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今天的五十元钱了,我再三向老师表示感谢,并表示努力学习,用好成绩来报答老师的关心。我用五毛钱买了一个馒头吃,用五毛钱买了一杯水喝,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这是因为,我的心很温暖……

  小学毕业后,我顺利考上了鸣就中学读初中,鸣就中学没有城市里豪华,却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亲切感,学校对面就是著名的风景区缘狮洞,又称为“观音洞”,又是云南省佛教协会之一,称为“滇南第一洞天”,那时还没开发呢,虽然比较破旧,但是我孩提时代的乐园,我和小伙伴经常去观音洞游荡,从小学到初中的游记作文大多数就写观音洞。

  此时一个新的梦想的种子落在了土壤上,开始萌发了,它带着我的新希望,这个梦想是—考上一个好的高中,我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够不够?我是不是考上了还会选择放弃?但这一切把握在我手中,清晨,我迎着朝阳,满怀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向前走去。初中毕业我考上了蒙自一中,高中要到县城去读,车费,学杂费,科书费都需要,最要命的每个月的生活费,父母在开学前把家里的几只鸡卖了,又连夜剥些玉米去卖给酒厂,这样东拼西凑,凑够了我读高中第一年的学费,去报到注册时因父母要忙于生产劳动,就只有姐姐帮我背起行李,扛起米,送我去。

  为了供我和弟弟读高中,姐姐在家拼命摆摊苦钱供我和弟弟读书,父母省吃俭用,年迈的奶奶也做点针线活去卖,奶奶那时会去赶蒙自街卖点老人家缝的鞋垫,马秋绷,背小孩的花背带,一到奶奶来赶街,我和弟弟都会去找奶奶要吃的,奶奶一见我和弟弟也很高兴,就会买当时很稀奇的小笼包子给我和弟弟吃吃,但奶奶不吃,奶奶说她在家里吃着饭了,其实奶奶是省给我和弟弟吃,到傍晚收摊,奶奶还给我和弟弟零用钱,现在想来,好想哭。那时候读书很穷,城里有亲戚都从没去过,而且亲戚也看不起我们,从来没有哪个亲戚给过我们半分钱,好在我和弟弟读书挺用功,成绩也不错,老师了解我的家庭困难,给予了很多的帮助使顺利读完三年的高中。

  在追梦的路上也不全是喜悦和快乐,也有辛酸和失败。数学考试考砸了时的沮丧感,碰到数学难题抓头搔耳的无助感等等。每当我想放弃时,我就想着我的梦想,顿时我又信心十足。在追梦的路上,太多的艰辛使我的勇气衰退,而梦想像一个打气筒,时刻给我鼓励,让我在困难面前一次次站起来,对未来充满期待,继续前行。

  在生活中,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才没有黑暗,因为有了梦想,生活才五彩缤纷。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困难有时像绊脚石,但我们可以战胜它,攀上成功的峰巅。

  在中学这个起点上,我徘徊了许久、许久。高中毕业时没考取大学,亲戚朋友都说我:农村女孩读那么书干什么,过两年就要嫁人了。确实一贫如洗的家里也没钱再让我复读,我心里虽不愿意打工也只好决定去干姐姐家那里打工,也许是命运注定还是应该读书吧?那天我收拾好行李,坐在货车上准备去干姐姐家那边打工,就在车子快要发动时,我二舅见我就叫我:“俊兰你不读书了,真要去打工了。”我一听二舅的话就哭了,我说:“我想读书,我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个开车的师傅听了就叫我下车去和家人商量。我二舅也叫我下车去找我爸爸说情。我爸爸就问我:“你到底是要读书还是要打工?”我鼓起勇气说:“爸爸,我想好了,再给我一次读书的机会。”我爸妈见我下决心读书就安慰我,叫我专心读书,学费他们会拿包谷去卖,抓好不容易长大的鸡去卖。差了“一颗米”的功夫我又得以坐在教室里继续读书追寻我的梦想。

  第二次高考结束,朋友们介绍去家乡的鸣就中学代课,其他学校已经开学两个月了,就听说我的成绩可以读我们州的师专,可我的志愿没报那儿,通过一个同事的帮忙找到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管招生工作的陈老师,陈老师问我为什么要读书,我就说我要通过读书改变作为一个农村姑娘的命运,要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我不想像父母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陈老师同情我的处境,加上陈老师七十年代去我的家乡下过乡,对我家乡有感情,陈老师就说破格录取我,当我拿着盖有公章的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录取通知书时,我太高兴了,我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一半。

  我拿着大红的录取通知书走进家门,看见母亲佝偻着腰从山上放牛回到家,我忽然觉得这张鲜红的纸对这个家来说太残忍,这个家已承受不住它的重量。母亲抬头看我的那一刻,焦虑与心慌的神情不难看出我神色里的恍惚,我想,我的梦应该结束了,我所有的有关大学的蓝图都该被尘封起来了。我父亲从外地赶回来已经是半个月后了,这半个月,每一分每一秒,对我来说都是煎熬。我想,父亲的回来,或许会将我最后的那一点点梦想的火焰也熄灭。我像是一个在等着法官宣判的囚徒,绝望中又心存侥幸,或许父亲会带来好消息的吧……确实,父亲带回了希望,带给了我惊喜,也给了我追梦前行的勇气,我永远不会忘记爸爸风尘仆仆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被我压在枕头下面鲜红的录取通知书,看着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几个字,他的眼睛里熠熠生辉,我能感受到父亲的开心,虽然他早就知道这件事。父亲说他从来没有想过让我辍学,从来没有想过让我放弃梦想,他只怕我高考发挥不好,只怕我考不上好大学苦了自己。现在我考上大学了,可是学费从哪儿来,那时才交两千多元钱,可对于我们农民家庭来说就是天文数字,父亲从街脚堂叔家借到街头远亲老孃家东凑西凑借到了两千多块钱的学费,我大学第一学期将就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我没想到父亲半天迟迟不回家竟是去借钱给我读大学,直到我工作后才还请了所借的钱。就在我师专快毕业时,有一天,我爸严肃地说:“黄俊兰,我要跟你谈一件事。”我当时吓坏了,我以为犯错了。爸爸说:“远房的一个三哥要来给他家表弟说亲。”我真吓着了,才意识到我长大了。等那天我三哥他们来了,我话也没说,一天看书,他们就待了一下午,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我奶奶说人家嫌我是近视眼,又没打扮等等。我爸说:“他们城里人有什么了不起,还是自己有工作才稳当。”我爸爸真理解我,我当时就抱着爸爸说:“爸爸,谢谢你。”从差点辍学,打工,嫁人,一波三折后,虽然每天都挣扎难熬,但是在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都能听到内心深处的追梦之声,它那么的强烈,那么的清晰明了,在蒙自师范专科毕业后我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到边疆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1995年的10月,我通过招聘考试,走上了为人师表的教书生涯至今,虽然没有桃李满天下,但看到我的学生美花姑娘是白衣天使治病救人、转兴姑娘也像我一样是老师教书育人,一个个成为国家的栋梁,我无悔于我的梦想,做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师着,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今,我已经为师二十多年,教过的学生无数,当走在大街上听见人们叫我:“黄老师,你要上课去嘎?你吃饭没有,黄老师,有空来家里坐”这样亲切问候时,我真骄傲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

  当我站在讲台上讲课时,看着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我总想,孩子们,希望你们的人生之路少些坎坷,多些开心;当我和孩子们在嬉戏时,我感觉很快乐,我为实现我的教师梦高兴;过年过节收到学生们的问候时,我觉得作为老师是幸福的!星光熠熠,风声游走,谁在追梦,梦在寻谁。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人说人生如梦,那么追梦的过程就是不断奋斗的人生;有人说理想如梦,那么追梦就是你价值的人生。追梦在时间中沉淀,它会成为更加现实的存在,时间在追梦中永恒,它将成为更加宝贵的回忆。

  (黄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