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寿金平 > 民族文化 > 正文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一个都没有少(报告文学)

来源:金平县文联 发布日期:2019-09-30 浏览次数:

——金平县“6.24”生命救援记

 

  在南科河与南溪河亲密交汇处的“y”型口后山上,绿韵相撩,野花烂漫。新世纪以降,党和政府为莽人兄弟安居乐业而建设的别墅式民居顺山而筑,错落有致。这就是名声远播的“龙凤村”。我曾在报告文学《龙凤呈祥终有时》一文中有个详细的记述,此不多喙。这个以布朗族莽人兄弟为主,杂居着少量苗族、彝族的村寨,在2019年6月24日凌晨,见证了一场人与大自然,人与魑魅魍魉的生死搏杀!在近3个小时180分钟的殊死较量中,8名莽人兄弟和2名苗家汉子,在疾风啸啸,暴雨淋淋,洪水滔滔的极度危急时刻,蹚洪水,越街道,搬楼梯,搭木架,翻墙头,上房顶,踩电线,与时间赛跑,与死亡博弈,将被围困在泥石流陷阱中的83名各民族小学生一一安全救出,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各民族兄弟团结拼搏,共击险情,生死救援的壮丽诗篇!

  24日凌晨2时许,共产党员罗云祥,这个吃着35岁的饭,已有12年村小组组长历练的莽人兄弟,在桑拿般奥热的气温中,在不可能有睡意的状态下,走到自家的窗前,关上了被疾风掀开的窗子,拿了一盏强光头灯,走出家门,将灯光刺入黑夜,在夜幕上撞出了一个白色的通道。

  又是一个扎眼的闪电划过苍穹,一声不及掩耳的炸雷就从大山头上扑进了南科河谷,撕裂般啸向了下游。炸雷的后腿刚过,大雨的前脚就挤挤嚷嚷地来了!

  今晚肯定有问题。这样想着,罗云祥罗组长快步来到了离他家不远的村小组活动室。他在风声、雷声和雨声中,动作老练地打开了扩音设备,送出了他清脆的声音:

  “各位村民,睡着的赶快起来,今天晚上不一般。大家拿着电筒雨具,有危险情况立即撤离!”

  罗云祥的话还没有说完,手机铃声就急促地响了——村子右侧住房的苗家来电话说垮山塌方了。罗云祥立即冲入雨帘,跑到百余米处的苗族住房,把那几家人全部叫出来,集中到村活动室里。这个时候,村小组党支部书记陈小华也巡查村子来到现场。他俩简要交换了工作意见。罗云祥给南科小学的校长陈恒打了个电话,询问了学校的情况。陈校长在电话中告诉他,小娃已经撤离到安全地区了。此时,五数的电筒光在龙凤村脚乱晃,人的吼叫声,汽车、摩托车声夹杂着风雨声向村头漫来。有个开着小轿车最先到达活动室边的联防村人大声告诉罗云祥说,大洪水淹完了村子,在不成了,不知道死了多少人。罗云祥与陈小华交换了意见,由陈小华负责撤上来的人的安置工作,他负责到下方的灾区去查看灾情,进一步核实情况,并决定:凡是撤上来的人,不管是不是亲戚朋友,不管是老人妇女,进哪家算那家,有哪样吃哪样,龙凤村人一定要招呼好,有什么问题等天亮再说。

  罗云祥与退伍回乡的基干民兵罗进才逆着撤离的人流向村下方跑去。他们俩到达联防村时,浑浊洪水已淹没了街道,淹过了一楼。他们无法进入村中,两人来了在地势较高的村卫生室楼顶上,各人拿了一根巴茅杆,顺着卫生室的水泥楼梯,试着水深,来到了街道上。这时的街道上,泥浆陷到了他们的大腿,洪水漫到了腰部。他们谨慎地走摸到了学校学生食堂墙边,用强光头灯照向了斜对面的南科小学教学楼。这一照不照不知道,一照吓一跳!呈“Π”型布局的南科小学,右边长方形教学楼二楼的过道上,挤满了学生。罗云祥原本提心吊胆的心理状态像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扎了一下。陈校长不是说孩子们已安全转移了,怎么现在还有一大帮学生在被洪水围困的楼上?如果泥石流再来第二拨,洪水再来得大一些,那已受了伤的教学楼已摇摇欲坠,还能保住学生的性命吗?情况万分危急!罗云祥拿出还在可以用的手机,打通了龙凤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

  “其他的你不要管了,赶紧叫几个人找来楼梯,把这帮小娃救出来,不是嚜洪水再来就完啦!要快!快啊!”

  罗云祥与罗进才在学校边的洪水中犯难了——学生食堂爬不上去,学校的大门被冲走了,水太进不去。他们找来一根两三米长的竹竿杵进学校大门内,杵不到底。罗云祥用头灯光照向了不远的高处,原来县外事办建房时留下了一把杉木梯子,那种用用蚂蟥钉攷起来的临时梯子。他就不顾一切冲过去,把梯子放在水中,用全力拖了十几米,拖到了学生食堂后墙边上。这时,龙凤村在南科村委会任计生宣传员的罗云华,联防村的白忠明也赶到了救援现场。他们几个合力将杉木梯子架到了学生食堂墙角处。罗云祥首先攀着梯子爬上了食堂屋顶。后边几位依次跟进。食堂屋顶已被泥浆淹没了。那些高压电线断下来被埋在泥浆里。罗云祥说:

  “我来不极想哪样,光脚一脚踩进去,咦,没得电嘛。没有反应我这才想起断电了。如果那时有电,我们几个都要触电了。”

  这才真正的“命悬一线”啊!

  在食堂房顶上踩了高压线,罗云祥这才注意到自己的鞋子不知什么时候冲丢了。他没有多想,用光脚蹚过了食堂屋顶,翻进了女生宿舍的二楼。后面的罗云华等几个也跟来了。被围困在教学楼二楼上的学生,此时看到有人来救,便涌向了靠女生宿舍楼这边。罗云祥从宿舍楼梯子下来,准备出楼过去再上教学楼。可是,来到一楼梯子口,那里已被泥石流带来的石块、木棒等杂物堵死了。他们想了个办法,去外事办房子那里抬来几棵5米左右的旧杉木,准备从宿舍二楼搭到学生在的二楼,但是立起杵不到底,平起长度又不够。办法失败。罗云祥从梯子上到学生宿舍楼顶,拿电筒照见有一个施工刷墙用的木架,他们把架架搬到与教学楼的连接的角角上。罗云祥用架架上的一颗弯钉钩着教学楼斜伸出的屋顶,爬了上去。

  这时的雨还在不停的下,洪水毫无倦意地还在一波接一波的冲击着岌岌可危的教学楼!

  这时,先前来增援刚跑到半路被罗云祥叫去搬梯子的支部书记陈小华,与一同来的几个龙凤村村民,抬来了村上刀自忠家老丈人的一驾铝合金做的旧梯子,支在女生宿舍楼顶到食堂楼顶那里。

  那些小娃见大人爬上了房顶,他们就哗地顺楼梯口爬上了教学楼的房顶。教学楼的房顶上焊得有一圈6厘钢筋作的护栏。罗云祥爬到最高处,见这帮学生全部是男生。大小都有。他在风雨声中果断大声说:

  “同学们大家不要慌,我们是专门来接你们的。不要乱,按小到大的顺序一个个来。”

  先前还有些拥挤的学生一下子就安静下来,在没有老师现场指挥的情况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教学楼的屋顶上排好了队。

  屋顶上的罗云祥,在风雨中左胳膊紧紧钩住焊死了的钢筋,脚踩稳在木架上,右胳膊牢牢梏住小娃,递给他脚下的陈小华,陈小华又递给下一个。后面的人把小娃抱到宿舍楼房顶边上,从梯子上下到食堂房顶,小心走过满是泥浆的屋面,再从最先搭的杉木梯子下到街道上,然后再从卫生室的水泥梯子上到房顶停住。等到把学生接下完食堂屋顶,再把铝合金的梯子撤来搭到背后山上,这才算是到了安全的地方。这样一层一层的撤出来,用去约2个小时的时间。

  “我上到教学楼房顶,就对小娃们说,大家不要乱,小的先来,一个一个从小到大的来。学生们从小到大排好了队,秩序很好。当时一个老师都没有在场。那些小娃有的泥浆都粘到腰杆了,有的脸上全部是泥浆。全部湿透完了。冒在雨中发抖了。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抱了多少都抱不完,还越抱越多。我叫他们数一下有多少,他们说数了一哈就没有忙得赢数了。我们可能连续干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那些小娃接出来完。最后一个小娃比我高比我胖,我都抱不动不敢下来了。我只好两只手死死拤住他的双胳膊,用他屁股抵在梯子上,下面两个大人一个捏住他的手,一个捏住他的脚,慢慢梭下来。我们手脚都酸完了,咬着牙巴才坚持下去。一共是救出了八十多个小娃。”

  当时救援时,因为没有老师在场,不知道学生的真实人数。被洪水围困的学生实际是83名,连续救出来的是82名,现场救援人员谁也不知道少了一名。当时被围困的全部是男生,是因为住校的学生是按男女生分开住在两幢楼。灾情刚发生时,校长陈恒率先敲开了女生宿舍的门,第一时间带领女生撤离。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男老师随后敲了男生宿舍的门,组织男生跟随撤离。前后时差2分钟,前面校长带队的女生刚出校大门,一波洪水卷来,瞬间淹没了去校门的道路。男生们和老师被迫退到教学楼,因此被围困。陈校长在前面探路带着撤离,以为后面的男生也跟上来了,所以他才电话向罗云祥说“已安全撤离了”。

  “我们把学生救到第三道梯子的时候才有老师来参加(高老师在抱小娃),学校的门卫也在。联防村有几个人也在。后来背小娃撤向我们村子的时候,来了好多学生家长一起背。学生得救了,我们也安全了,这是大家的力量。”

  龙凤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华如是说。

  救完了被洪水围困的男生不多时,天就亮了。被救的学生和赶来的家长们在龙凤村活动室球场上烤着村民们拿柴烧着的火,这时候人们才发现不见了罗云祥。罗云华、陈小华反复打罗云祥的手机,怎么也打不通。人们急了,陈小华带了几位村民再次下到联防村寻找。因为洪水还很大,无法进入村子和学校搜寻,只好不停的吼叫和打电话。但就是没有一丁点罗云祥的信息,直至罗云祥领着自己的孩子再次出现在活动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救完小娃的时候,天都要亮了。我们就撤回来。因为我的小娃还不见,我忘记给他们说就从南溪桥上的泥浆、石块、木头棍棒中过去,去撤到南溪河东岸安全地带的女生中找我的小娃。因为一晚上都打电话,打干了电池,手机自动关机了。到了那边瞧,我的小娃在了。老师说已经安全了,等到天亮安全了再带回去。那里有一张跑南科班车,当时雨很大,我请师傅开了门,我就躲进去,靠了一小哈天就亮了。我们村的陈小华他们撤回来后没有见到我,又打不通我的电话,以为我出事了,又到处找了我一早上。天亮后我领我小娃回到我们村,他们才心落了。”

  撤出来的孩子们衣服全部湿透了。来到龙凤村活动室,个个冷得打抖。罗云飞先拿出他家的柴火烧燃给他们烤,后来又有几家拿来柴火,烧了几堆给大家一起烤。

  清晨六点多钟,从南溪桥上冒险过来的校长陈恒和已来到的家长们,在龙凤村认自家的孩子。沙罗村的一个家长说,他的小娃不见了。这一说非同小可,陈校长和罗云祥他们的心又一下子提到了嗓子上。他们立即组织了几位村民与学生家长一道下到联防村,进入到还没有进水的二楼宿舍,进行了三次排查。第三次排查是一张床一张床的拖来被子,翻找床脚。终于,在靠墙边的一张下铺上,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还在捂着被子睡觉,拉不起来。等他父亲将他弄醒时,他说爸爸你来整哪样,给是南科街天了?当他父亲把他背到楼下,看到百孔千疮的校园时,这个名叫李依正,才7岁的孩子就哇地大哭了起来。

  原来在撤离时李依正已被叫醒了。他跟在同宿舍同学的后面,在出宿舍门时,一时拥挤,他就返回床上继续睡,直到天亮洪水退却,大家找到他。至此,83名被困洪水陷阱的各民族学生,在莽人兄弟和其他民族兄弟的舍生忘死拼搏救援下,终于“一个都没有少”!

  (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