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马鞍底乡鸡窝寨依卓兰古树茶产销专业合作社内坐满了全村的合作社社员,桌子上摆放着九十万的现金,农户喜笑颜开,现场热闹非凡。这一天,是一年到头收获的一天,茶叶合作社理事长把社员集中到一起,现场发放茶叶款,共同庆祝丰收的一年。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鸡窝寨属地西北村委会,距乡政府驻地25公里,距村委会驻地10公里。驻地海拔1300米。山清水秀,气候怡人,特别适宜茶树生长。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村百年以上古茶树不连片占山面积5000余亩。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想法,鸡窝寨小组长邓建周联合几名年轻人找到了有经商经验的苏总,经过多方调研考察后,依靠独特的自然优势,于2015年10月份成立马鞍底乡依卓兰古树茶产销专业合作社。从一开始的农户小打小闹,没有专业制作技术,销售渠道,通过政府+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经过三年的磨合,合作社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全村种植人工培植古树茶苗1000余亩,无性扦插古树茶苗培育120余万株,可以供应2400亩地栽种,形成了集加工、销售、育苗、种植为一体的立体化发展模式。马鞍底古树茶已经远销售全国各地,成为全县的特色产业,为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党员引领,提高思想认识。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载体,是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有效形成。鸡窝寨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改革开放前,百姓过着原始的耕种生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维持基本的温饱,改革开放后,信息逐渐通达,村子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孤寡老人,形成“空心村”,造成许多社会问题,为解决这项问题,党员、小组长邓建周开始需求“新路”,在了解到茶叶在外面市场炒的熊熊火火情况,才知道自己身在“宝山”却不知,在征求几位茶叶种植大户的意见后,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收购全村茶叶,统一加工、制作、销售,大大增加了农户收入,渐渐的外出务工的人开始返回家乡做起了种植大户。在自家门口就可以赚钱,合作社股东表示“我一个没文化的人,只能出去给人打工,没想到还可以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如今生意难做,合作社赚到钱的钱,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修建完善,另一部分分给了茶农,合作社成立之初,承诺过,绝不拖欠农户一分钱,三年从没有失信过。茶厂效益不好的时候,农户也很体谅,就把茶叶压在合作社,从不催款,相互信任,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局面,确保了合作社组织积极健康地向前发展。。
夯实基础,加大宣传力度。“要致富,先修路”。2016年3月在上级党委政府关心和帮助下,县交通局实施了荔枝树到八底寨入村公路硬化改造项目,总长9.1公里,投入资金690余万元,于2017年11月底完工通车。这条公路途径鸡窝寨,无疑是锦上添花,2018年全村实施C、D级危房改造27户,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交通条件改善后,合作社积极组织能人大户到各地区学习先进的合作社经验及制茶技术,同时加强内部交流,通过外学内交,不仅破除了农民埋头苦干、单打独斗的思维模式,还提升了制茶技术,扩大了本村茶叶的销售渠道。2018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协助下,受北京外交部、上海长宁区定点帮扶到北京、上海出展及义卖,马鞍底乡鸡窝寨依卓兰古树茶远销全国各地,打响了知名度。
同时,鸡窝寨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积极带领群众抓好村内人居环境提升、革除陋习等工作,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全村46户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已脱贫6户,2018年脱贫12户,1户已列入2019年脱贫户,鸡窝寨将在2019年跟上全县的步伐实现整村脱贫。如今,鸡窝寨呈现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面貌。随着茶叶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全村将积极探索发展道路,坚持典型引路,引导农民自力更生,加快形成你追我赶发展经济的良好氛围。
(马鞍底乡 李梦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