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金河镇的田间地头迎来了一场农业变革——500余亩旱稻在春风中扎根生长。经过数月精心培育,这片承载着农业创新希望的旱稻田已呈现勃勃生机,稻穗饱满、稻浪翻涌,为山区农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更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科研赋能 良种良法筑牢种植根基
此次旱稻种植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朱有勇院士团队的鼎力支持。团队不仅带来了2种优质旱稻种子,更针对高山缺水地区不丰富地区定制了种植技术。朱有勇院士提供的稻种具有抗旱性强、耐贫瘠、产量稳定等特点,与金河镇山地环境适配度高。从播种到田间管理,镇农业技术团队全程指导,严格把控选地、整地、播种密度、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为旱稻生长筑牢科学基础。


田垄新景 无水种植孕育蓬勃生机
走进旱稻种植区,连片的旱稻郁郁葱葱,挺拔的稻株间已挂满饱满的稻穗,微风拂过,稻浪翻滚,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在山间铺展开来。与传统水稻种植离不开水层浸泡的模式不同,旱稻种植能够简化种植流程,降低了人工成本,在种植筹备阶段,镇农业技术人员将1000公斤优质旱稻种子和相关农资统一发放到农户手中,从源头降低种植成本。为了让农户熟练掌握旱稻种植技术,金河镇联合县农科局开展旱地优质稻示范技术及微耕机安全操作培训4次,针对山区地块分散的特点,镇里还协调了微耕机、手推式滚轮播种机等设备,让农户通过实操,直观地掌握播种密度、行距株距等要领,增强群众种植旱地优质稻的信心,解决农户人工劳作效率低的难题。


丰收可期 创新种植激活乡村振兴活力
旱稻的成功试种,为金河镇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新型种植模式有效盘活了当地闲置的坡地资源,让曾经因缺水而利用率不高的土地焕发新活力,同时也缓解了传统水稻种植对水资源的依赖,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也为农户提供了一种更优的种植选择,拓宽了增收渠道。目前,这些旱稻长势良好,穗粒饱满,丰收有望,必将为种植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下一步,金河镇将加大旱稻种植推广,让科技赋农惠及更多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