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年轻时候可以外出打工,现在年纪大了,出不去打工了,单个在家养蚕么,可以照顾家里面,还可以苦钱!”说起养蚕带来的变化,大老塘村养蚕户曹大哥脸上满是笑容。养蚕让村民实现了“守家在地能致富”,有效减少了农村劳动力外流,为乡村留住了人气。

在大老塘村,像曹大哥这样依靠桑叶种植和蚕养殖实现增收的农户共有五户,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着乡村的希望。而这一切的起点,始于一次意义非凡的外出“取经”。大老塘村农户李才文偶然看到养蚕致富的消息,心中起了也要养蚕致富的想法,他第一时间找到村委会咨询,在村委会的支持下,他联合村干部带着几位村民代表,专程前往蒙自市冷泉镇参观学习如何养殖桑蚕。参观回来后,大家开始种桑树,为养蚕做好了准备。
生态种养效益高,乡村环境添新绿。养蚕是个绿色产业,对环境好,收益也高,为了养好蚕,养殖户坚持生态种植桑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只用农家肥,种出来的桑叶鲜嫩健康,蚕宝宝吃了长得壮,结出的蚕茧光泽好、丝质优。而蚕沙(蚕的粪便)又能用来种菜、肥田,形成了“桑—蚕—肥—田”的生态循环链。

守着土地能致富,家门口有好营生。“养蚕的时间特别灵活,每天定时桑叶,加起来也就个把小时,剩下的时间还能去地里搬玉米、种蔬菜,农活和蚕活两不耽误。不像在外面打工,干一天才有一天的收入,养蚕就像给自己打工,越干越有劲儿。”种植户曹大哥一边摆弄着鲜嫩的桑叶,一边向我们介绍。

这五户养蚕户在村里种了百余亩桑树,桑叶既能喂蚕,又美化了村庄。更重要的是,养蚕不需要背井离乡,每天在田间照料桑树、在蚕室喂养蚕宝宝,就能有稳定收入。

“每年3月至9月,正是养蚕的黄金时节。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能养出5批蚕,每一批都能丰收。这不,我家刚卖掉的2张蚕,就赚了6000多元。8月15日那天,我们又兴冲冲拉回2张蚕苗,按照往年经验,到9月2号前后,这些小家伙就能吐丝结茧然后拉到蒙自市冷泉镇那里统一售卖了。这2张蚕预计能产出90公斤左右的优质蚕丝,算算又是6000多元进账,”养殖户罗大姐开心地介绍道。

不占地、易管理的养蚕模式,让群众守着家就能增收,该模式低门槛、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将为边疆民族地区提供"离土不离乡"的产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