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新实效
金平县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安置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发展。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人居环境普遍发生了重大变化,绝大部分群众实现了稳定脱贫,相当一部分安置区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搬迁目标,概括起来讲,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的明显变化。
一是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统筹考虑今后一个时期人口流量流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在安置点实施通路、通电、通水、亮化、绿化等积极设施建设工程,实现所有搬迁户喝自来水、用动力电、走水泥路、住安全房的目标。
二是增收门路进一步拓宽。通过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区域支柱产业开发相结合,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形成了产业推动型、市场带动型、循环发展型等产业发展模式。其中依托发展水稻、玉米、大豆、茶叶、杉木及林下生物药材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依托乡镇交易市场、农贸市场,以商贸流通服务业为主,建成以市场带产业、以产业带乡村,带动安置点整体发展;依托生态示范园建设,以“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生态示范园与搬迁农户签订就业协议,通过参与示范园特色水果种植、采摘、农家乐等新型农业方式,实现就近就业。
三是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进一步完善思路,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结合群众意愿,统筹考虑向村、乡镇的易地扶贫点搬迁集中安置,坚持科学规划,抓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配套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卫生厕所、文化活动广场等,方便群众就学、就医、生产生活,确保安置点建一个成一个,完善公共服务,不断增进城乡民众的获得感。
四是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使搬迁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发生了变化。我县自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挖穷根的重大战役来打,精心部署、科学规划、广泛宣传、大力创新、稳步推进,摸索出一套比较成功的经验,确保贫困户有地搬得出,有钱做得起,有业能致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安置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搬迁前的贫困线以下提高到4000元以上;电信网络、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电冰箱、电磁炉、太阳能、热水器等进入普通农家,农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
五是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以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对迁出区不适宜耕作的坡耕地和旧宅基地,采取土地流转等方式,结合退耕还林、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等项目进行整体生态恢复,要求农户搬迁新房2个月内,拆除旧房,旧宅基地、院坝圈舍等附属设施占地复垦按照复垦相关规定,优先复垦为耕地,同时将满足和符合增减挂钩实施条件的拆旧地块纳入增减挂钩实施规划,不仅有效遏制了迁出区水土流失,还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金平县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