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部门动态 > 正文

金平县“线上线下”结合抓实普法宣传工作显实效

来源:金平县政法委 发布日期:2018-04-23 浏览次数:

  金平县由于地处边境,加之历史原因,这里的百姓法律意识淡薄,如农民工为了讨要工钱,采取极端办法,迫使政府出面解决问题等。他们对国家的法律了解不多或者几乎不了解,存在不知法而犯法或者是低估法律的威慑力和强制力等情况,缺少用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心理。对此,金平县委县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进一步加大普法工作的经费保障,充实普法宣传队伍,采取“线上线下”的普法模式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并取得显著效果。

  运用“互联网+N”的新型模式,抓好“线上”普法工作。

  一是拍摄普法微电影。2014年起,金平开始尝试运用微电影进行普法,当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普法栏目剧《离婚不简单》上线开播并实现日点击量超过10000人的效果后,金平开始看到这种普法模式的效果,先后拍摄了针对青少年辍学外出打工并被人贩子拐卖的《拐卖》,拍摄了宣传法律援助条例的《援路》,拍摄了针对校园暴力的《花季雨》以及禁毒工作的《爱与职责的抉择》等等,让老百姓在电影中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法治宣传效果。

  二是建立法律明白人微信群,构建“五级网络”微信群,实现无死角培训法律明白人。“五级网络”法律明白人微信群主要用于向全县各村委会、村民小组组长、执法人员、司法所人员等普及法律知识和解答法律咨询。它的建立进一步拉近了村委会、村民小组与执法人员的关系,实现了最基层百姓与律师的零距离对接,有效地解决了乡镇司法所干警、村委会、村民小组工作人员在解决村民矛盾纠纷过程中或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咨询。目前,群用户已经达到213人。其中律师2人,执法人员26人,司法所干警18人,村委会人员65人,村民小组组长102人。截至4月17日,发布实用法律知识23个,律师、执法人员为村委会人员、村民小组组长解答法律难题153个。该群在培训法律明白人的作用正日益显现。

  三是抓实云南省网络在线学法用法工作。2016年11月,金平县先后下发《中共金平县委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 金平县推广运用国家工作人员网络在线学法考试系统实施方案>的通知》(金治县办〔2016〕4号),组织全县干部职工申购云南省网络在线学法用法账号,全县共141家单位,6268人申购了账号;同年12月,金平县下发《关于组织参加2016年度全省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法及考试工作的通知》(金法宣联〔2016〕1号),认真组织好全县干部职工参加在线考试;2017年8月,印发《关于组织参加全省2017年度网络在线学法用法及考试工作的通知》(金治县办〔2017〕7号),认真组织2017年度网络在线学法用法账号续费、考试、积分学习等相关工作,进一步抓实了干部职工的学法用法工作,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采取进村入户的模式,抓实“线下”普法宣传。

  一是深入开展“法治走边关”活动。全面推广“普法边疆行”等边疆民族地区普法经验做法,探索推广“五用”工作法(即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用民族文字诠释法治、用民族节庆展示法治、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开展法治宣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宣传教育能力。2017年4-12月,先后深入金河镇、金水河镇南科村委会、隔界村、者米乡、马鞍底乡、勐桥乡、勐拉镇等边境地区开展“法治走边关”活动38次,播放由金平县司法局干部职工自导自演的《离婚不简单》、《拐卖》、《援路》以及有关宣传邪教、道路交通安全的普法微电影23部,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63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受教育群众高达4万余人。

  二是结合脱贫攻坚,抓实法律扶贫。先后组织律师、普法讲师团深入到阿得博乡苦竹箐村、者米乡老白寨村、金水河镇那发街、营盘乡营盘街、者米乡等乡镇开展律师法律讲座进村寨。全县13个乡镇也先后组织工作队到扶贫挂钩点开展法治宣传。2017年度内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231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5万余份。实现了在法治扶贫的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目标。

  三利用各时间节点,职能部门联动开展大型宣传活动。结合“3.8”妇女节、“6.1”儿童节、“6.26”国际禁毒日、世界助残日、综治维稳宣传月、防艾宣传日、环境保护日、税收宣传日、“12.4”宪法宣传日等节点,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共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5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230余次。并将每年7月1-7日为金平县“以案释法”宣传周。在宣传周内组织全县各乡镇、各部门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法治讲座,报刊、电视、网络发布消息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个行业中涉法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案例指导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把以案释法全面拓展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普法工作,金平群众的法律素养取得较大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明显提高”上:

  (一)全民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和法律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各种途径的普法,使全县公民由原来的被动学法转变为主动学法,由过去的单纯学法转变为运用法律依法维权、依法监督、真正实现了“两个提高、两个转变”。一是公民遇事凭主观意志蛮干冲动的人少了,找法律依据和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人多了。二是各级领导干部少了主观臆断,多了依法决策。三是党群干部关系少了对立、抵触、多了沟通、融洽。

  (二)行政执法水平明显提高。政府各部门普遍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理顺了执法部门之间的分工配合关系,使行政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如,蛮金二级公路建设是我县规模较大的“民心工程”,涉及到征地、拆迁等敏感问题,极少数部分群众由于受利益驱使一时难以接受,采取多种形式阻碍建设。为此,在建设中,国土、交通、林业、水利等部门既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又坚持依法办事,成功地解决了被征地农户与政府部门、开发商之间的矛盾,使蛮金二级公路这条生命线的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三)三个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高。物质文明建设显著提高。“六五”“七五”普法和“四五”、“五五”依法治县工作深入开展,使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全县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近年来,全县治安案件呈下降趋势,黄、赌、毒、黑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社会稳定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切实推进了社会稳定工作,群众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意识明显提高。政治文明建设稳步发展。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深入开展,政治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在“各类赈灾活动中,社会各界倾力捐款捐物,特别是广大共产党员真正体现了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做出表率。通过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化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良性发展,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并普遍树立起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全县上下步调一致,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更加浓厚。

  (中共金平县委政法委   盘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