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乡镇之窗 > 正文

金平县蝴蝶谷滮水岩“五光十色” 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来源:金平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1-06-09 浏览次数:

   滮水岩村地处中国红河•蝴蝶谷核心区,位于马鞍底乡11.6万亩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缘,是“长寿之乡”和“天然氧吧”的集中体验点,也是滇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2017年,国家民委授予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2020年创建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并评选为云南省美丽乡村,具有“边境治理要塞、民族多元一体、生态共生共融、美丽内外兼修”四个特征。全村73户314人,世居哈尼、彝、汉3种民族,该村结合“春有山林悦色、夏有蝶舞花飞、秋有稻香田美、冬有雾升云腾、四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独特村情,以“五光十色”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引领各族群众破茧成蝶、逐梦前行。

  一、黎明曙光——紧跟紧随主心骨 

  第一色:主心红色。邀请村内老党员、长寿者讲历史、作比较,重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深刻改变历史上各民族间比较狭隘和排他性极强的民族观,根本改观不彻底、不充分、不协调的交往方式和各自为营、各行其是的相处状态,村内各民族与全乡其他民族同胞敞开心扉,彼此走近、靠近、亲近,迎来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曙光,铭记美丽家园、脱贫攻坚及疫情防控等重大成就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从而真心知党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各族人民坚信跟着共产党干,日子就能越过越红火。 

  第二色:忠心赤色。经常性夜间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常识,重点讲清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四个共同”,促使群众认清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是历经长期持续不断的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造就的,引导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族群众深切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党主导的团结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团结,从而拥护党的领导跟定主心骨,鲜红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家家户户房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充分显现。 

  二、灿烂风光——绿水青山金饭碗 

  第三色:生态底色。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八个坚持”教育和武装群众头脑,变灌输式念稿子为扣人心弦的“生动化”宣讲,引导群众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发自内心认同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自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保护和增值自然财富、生态财富、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把强边固防、生态环保、人居环境纳入“互助联防、十户联防、边界联防”邻里守望、监督牵制,保障“蝶在身边舞、人在画中游”的诗意画境不受破坏,高标准建设“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户在花中、人在景中”的村落形态,使各民族共同享有、赖以生存的家园更加美丽。 

  第四色:发展成色。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重要论断作为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途径,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引领各族群众选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过上好日子,带动各民族群众就业创业、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带动民族文化弘扬传承。做实龙头企业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绑农户“双绑”,以股权量化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罗巴布玛专业合作社促进文旅融合,辐射全村71户314人,通过民宿客栈、生态美食、民族特色工艺品和1450亩道地药材增收,人均年收入达10935元。通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渠道,促进生态资源价值化,赋予民族文化更强的生命力,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科学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 

  三、记忆时光——让乡愁有乡可寻 

  第五色:土香古色。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认同”的重要论断,引导各族群众珍视历史积淀、历久弥香的农耕文化、梯田文化、蝴蝶文化,在氛围营造上以蝶塑型、就地取材,选取黄竹、圆木、石磨元素,创意柴火堆放、竹篱围栏,按照“规划、文化、绿化、整洁化”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溪流、小步道、小庭院,使田园风光成为农村最美风景、蔬菜林果成为农村最好绿化;突出保护和融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环境,营造“村在水中立、水在村中流、人在水边走”的和谐人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优秀灿烂文化得到艺术化弘扬。 

  第六色:回归本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防止耕地‘非粮化’,守住‘中国粮仓’”等一系列殷殷嘱托,把好山好水好风光引进村庄引入画,在中轴线因形就势、导水入池匠造流水景观,沿线规划建设风貌统一的土掌蘑菇房,在村头布局水碾房下口粮田、小溪流旁蝴蝶馆,让乡愁有乡可寻,让农村有情感寄托,真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尝得到乡味,记得住乡愁,留得住归乡人,使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加令人神往、记忆日益清晰明亮。 

  四、和煦阳光——相依为命共同体 

  第七色:和谐声色。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的重要论断,干群齐心协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同心桥、团结桥、感恩桥、奋进桥,组建村组文艺工作队,在重大民族节庆日开展以“大团结、大融洽、大发展”为主题的文艺演出,不断丰富全村群众精神粮食,持续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通语、通俗、通情、通婚、通业更加广泛深入,实现管理服务强、矛盾纠纷少,全村群众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不局限于一朝一夕,而是追求长长久久。 

  第八色:生香活色。选取日积月累成长的“三树抱一石”自然奇观立为团结树,以“心坚如磐石、形坚成合抱”为寓意强化向心力引领,把“一家人”的理念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立场,象征“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因长期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三个离不开”,谁也离不开谁,因彼此离不开而更加深化“五个认同”,因彼此认同而手牵手、肩并肩、心心相印、同生共长,像石榴仔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五、筑梦荣光——画出最大同心圆 

  第九色:振兴行色。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滮水岩村以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五个振兴”教育引导群众发自内心认知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大家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依托“十户联防”邻里守望监督机制开展网格内低收入人群动态监测,按照“一平台三机制”及时落实帮扶,促使责任全覆盖、监管无死角,引导各族人民自信、自立、自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老乡的自我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第十色:梦想同色。以天生桥的“一步跨两国、一线两重天、一谷五壮士、一家五兄弟”为教育题材,引导村民树立起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广泛宣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各民族自己的梦。”把滮水岩列为边境小康村和美丽乡村打造,按照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项指标逐步推进,各族同胞积行成习养成“我们都是追梦人、大家一起努力奔跑”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各族同胞脚踏实地、筑梦前行,依次建设边境小康村、美丽振兴村、复兴同行村的近、中、远期目标更加清晰明确。(金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