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旗帜映红了南疆山寨,新时代民族政策汇聚和诠释了党的恩情,民族团结的种子厚植在哀牢山分水岭下的热土上,并绽放出绚丽夺目的花朵。
自古以来,金河镇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哈尼、苗、瑶、彝、汉、壮六个世居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穿过历史长河,民族的争斗,民族的屈辱,历经血雨腥风,风云变幻,沧桑的往事在历史舞台上谢幕。看如今繁荣盛世,只有民族团结,社会才稳定,经济就会健康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才会美满。新时代,我们党和国家在边疆实行的民族政策是总结历史经验、基于边疆实际、站在边疆人民的根本立场上而制定的,是完全符合边疆少数民族实际的好政策。
金河镇在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时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确保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局面。这是我们做好民族团结、和融兴盛的有利形势。
“两桥连三寨、瑶汉一家亲”,大瑶山、邓家湾、丫口村地处金竹林隧道口,过去这里交通不便,是金河镇最偏远贫穷落后的地方,虽然三个寨子很近,但是很少往来,缺乏沟通交流,至使群众形成自我民族、自我村寨保护局限意识。春风化雨,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古老的大山,2013年,一条承载着几代人梦想的二级路,贯穿了陡峭的山岭,拉近了三个寨子的距离,连通了瑶族汉族群众的心,随后美丽家园建设更靓丽了庭院、靓了山寨、更亮了村民的心田。大瑶山从此和全镇一起走上了乡村振兴快车道。如今,沐浴在党的光辉下,各族群众树立起坚定不移心向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和融兴盛局面正在这里实现。“外来媳妇本地郎”,随着大瑶山的发展,外地更多的姑娘看到村寨发生的巨变,纷纷嫁入大瑶山。至使形成多民族和融一家亲,苗、瑶、傣、彝、哈尼族媳妇和汉族婆婆和谐共处,共创美丽庭院、和谐村寨!
搭建平台,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仙人洞社区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搭建综合服务平台,紧紧围绕如何当好桥梁和纽带,促进各族群众在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中互帮互学、互尊互谅,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良好氛围。重点研究把党和政府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到各族群众中,以开展和谐民族团结工作为载体,按照凝聚价值共识、倡导爱国爱教、注重文化浸润、引导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割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其发展生产、勤劳致富、重视教育和支持公益的积极性。
搭建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深度和广度,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做好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发挥社会及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共同发力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回望发展,实践证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进民族工作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可靠力量,是展示各族人民时代风貌、展示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有效载体。金河镇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下功夫,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上出实招。首先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再提高,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强化政策支持,用好载体抓手,加强生态保护,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激发内生动力,推动民族地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以党建引领,各民族“扭成一股绳”,多方合力,拓宽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思路,因地因村制宜,因人因户施策,推进民族特色产业扶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各民族地区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抓好就业创业、民族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等工作,增加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整体推进团结进步,铸牢各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和完善民委委员制度,健全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抓好民族团结进步这项涉及根本性、原则性、基础性工作,凝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合力。为促进全县民族和谐稳定树立榜样,为全州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金河镇 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