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金水河镇通过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建立制度化长效机制等措施,引导群众逐步养成文明生活方式,培育向善向上的文明乡风,以制度化推进人居环境,激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

党员先锋作示范 引领带动齐参与
大风梁村结合“一支部一实事”,坚持“党委推动、支部行动、党员带动、群众互动”模式。通过党员干部入村组织召开群众动员会议,讲解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将全村42户划分成4个网格,以党员任网格长率先垂范。确定每周日为“村庄清洁日”行动,对非法小广告和影响村庄美观的垃圾、污渍等进行全面清理,确保环境整治不留死角。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全村一起干”的生动局面,让党旗在环境整治一线高高飘扬。

创新模式凝聚力量 干群协作增进认同
建立“党支部+理事会+村民小组”的工作模式,依托火塘会、群众会,组织党员代表、群众等共同商讨村寨提升事宜。创新“政府供料+群众投工投劳”的联动模式,争取5吨水泥、32方砂石,群众自带工具、投工投劳200余人次,高质量完成村内排水沟硬化。群众通过全程参与,对村寨人居环境改善满意度达100%,形成了“干部干实事、群众齐点赞、大家共参与”的良好氛围。

监督反馈网格化 日常管护固长效
建立健全“定人、定责、定区域”的网格化日常监督机制。网格长每周2次交叉检查公共区域及农户周边卫生状况。畅通村民监督反馈渠道,设立“随手拍”曝光台,确保垃圾清运、设施维护、乱堆乱放等问题即时发现,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网格化监督机制不仅有效保障了日常环境整洁,更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在常态化监督和党员示范的双重影响下,村民参与环境维护的主动性显著增强。每逢周日或重要节庆前夕,党员群众自发组织集中开展公共区域大扫除、路边杂草修整等义务劳动,将日常管护延伸为共建共享的集体行动,实现环境管理无盲区、无死角、无断档。
村规民约定方圆 规约聚力树新风
将环境卫生治理深度融入村规民约修订过程,明确村民在环境卫生整治和维护等方面的行为准则。通过村民议事会,更新完善《大风梁村村规民约》,清晰界定村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责任义务,如“门前三包”、禽畜规范圈养等具体规范及约束条款。每月组建卫生检查小组,对农户卫生情况进行打分评比,对表现优秀的农户进行表扬,对评分低的农户督促整改。小风梁村以制度之力破解治理难题,用监督之严促进习惯养成,借规约之约凝聚共建合力,正稳步绘就环境优美、秩序井然、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