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好,宣传少不了,群众依旧不明了”。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宣传活动开展了不少,资料也发了不少,但群众对扶贫政策依然处于“懵逼”状态,好的政策遭到了“拦路虎”。
老集寨乡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乡内居住着苗、瑶、傣、哈尼、彝、汉六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99%,目前依然存在听不懂汉话、不会讲汉话情况,任凭干部说破嘴,群众依旧对政策理论读不懂、学不会、领悟不透。针对这一形象,老集寨乡多措并举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大宣讲活动,有效打通扶贫政策宣传渠道,别让扶贫政策拦在“最后一公里”。
“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乡党委政府组织乡干部职工、各村委会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卫生院院长、中小学校长开展脱贫攻坚实战能力提升培训会,会后进行脱贫攻坚政策知识考试,进一步提升扶贫干部对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扶贫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提高扶贫精准度,加强扶贫干部自身建设,严防“灯下黑”,为推动脱贫攻坚政策大宣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硬树要靠大家砍,难事要靠大家做”。效果好不好,关键看队伍。为扎实开展好脱贫攻坚政策“大宣讲”活动,成立了乡脱贫攻坚政策“大宣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以各村委会挂钩领导组长,第一书记为副组长,各村工作组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为成员的7支133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小分队,负责进村入组开展宣讲工作,讲好“政策理论事”。
“下足“绣花功夫”,啃下硬骨头”。各宣讲小分队结合各村的工作实际、村情、贫情,因地制宜,充分准备,结合网格化管理责任制、“三讲三评”等工作,进村入寨,开展拉网式宣讲,使扶贫政策宣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死角全覆盖。发动少数民族干部,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用准确、通俗的语言,向他们宣传精准扶贫的优惠政策,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群众心中,让各少数民族群众都能听得,有效打通扶贫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共开展宣讲活动63场次,受众达6100余人次。
帮扶是贫困户摆脱贫困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更关键的是靠贫困户自身的奋斗。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大宣讲”活动,激发贫困户内在“脱贫”动力,消除“等”、“靠”、“要”思想,转变贫困户落后的思想作风,从而实现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与扶贫的“外在推力”的相结合,摘掉“穷帽子”,摆脱贫困。
(老集寨乡 付庭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