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更多幸福感。
抓就业,确保群众生计有门路。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聚焦“六稳”“六保”工作任务,不断增强公共就业服务,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稳就业工作,落实落细减税降费各项措施,精准发力援企稳岗促就业,稳就业促增收取得实效,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各类培训5143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61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含护林员)就近就地转移就业60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6万人,转移就业率66.65%,比2019年末新增7928人,实现了疫情冲击下稳就业目标。
抓教育,确保群众福祉有未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全力抓牢底线工作,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心创优教育环境,点亮孩子的未来。目前,全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审核认定,控辍保学成效明显,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一村一幼”实现全覆盖。金平一中扩规提质项目全面推进,新高考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高考再创佳绩。新建第二高级中学,引进广东红云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在全州南部县率先迈出合作办学第一步。口岸国门小学、坝力小学实现开门办学,南科小学恢复重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校园安全和师德师风建设集中整治,坚决维护校园安全。
抓医疗,确保群众健康有保障。扎实推进健康金平行动,让县域医疗资源的作用更强,让群众就医更有保障。积极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快实施县人民医院迁建、县中医医院项目,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3个,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强化沪滇医疗合作,上海交大附属同仁医院金平分院在县人民医院挂牌成立,全面提升县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和管理水平。下更大气力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不断巩固。
抓社保,确保群众满意有福利。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抓紧抓好这项“温暖工程”“民心工程”,让人民群众满意。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54万60周岁以上贫困老年人口全部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35.57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云南省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系列政策,为企业减免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费1841万元。发放低保金8567万元,惠及全县2.4万城乡低保对象。
抓文化,确保群众生活有质量。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各类文化产业日益壮大,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坚持传承与发展同行,创新与保护并举,促进文化深度融合,不断擦亮金平文化品牌。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创作鲜活生动的作品,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目前,已完成县文化馆、县图书馆总馆建设及乡村分馆、服务点建设,成功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5个,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18人,创作完成《忆·山间铃响马帮来》《温泉边的故事》《月亮树》《故乡的金子河》等一批文艺精品。其中,《温泉边的故事》荣获2020年红河州第二届“白鹇奖”。
抓改革,确保群众便捷有实效。积极创新政策举措,促转型、抓改革、惠民生、便群众,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大转型、大发展。对标中央要求和省委、州委部署,细化实化改革举措214项,已完成191项,完成率达90%。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取得新成效,开办企业全流程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办结,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有效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金平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