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强化工作举措,抓管控、兴科技、强保障,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聚焦抓管控严守耕地红线,全县以各村党支部为主体,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将抓实抓好粮食生产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利用优先顺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12座,完成矿区生态修复1.73万亩,大力整治“大棚房”、农村乱占耕地等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复垦耕地865亩,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以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为根本出发点,盘活全县资源,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43万公顷,完成土地整治1.5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481亩,建成高标准农田9.35万亩,推广土壤改良3.48万亩,有效提高土地产出力和肥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围绕兴科技确保粮食产量达标,金平县坚持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走下去+请进来”的方式,经常性组织县内农业技术人员、邀请县外农业技术专家到各乡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转化应用,实现粮食有增产的目标任务,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在干部配备上优先选派懂农业技术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和涉农直属部门,变选派为选拔、变挂职为任职,为全县充实了农业科技的传播者和推广者,有效确保全县粮食产量达标。


为进一步强化保障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金平县深化组织引领、“头雁”带领、班子带头和党员带动“一引三带”模式,通过组建以机关党员干部、村“两委”干部、村组干部等为主的党员志愿队,通过微信群、村村响广播、流动宣传车、悬挂横幅标语、入户宣传等多种线上线下方式,立足乡镇网格化管理优势,大力宣传种粮奖补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党的惠农政策落地落实,有效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营造全县上下共保粮食安全的浓厚氛围。

今年,为应对农资价格上涨对实际种粮农民增支影响,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稳定种粮农民收入,确保全县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金平县及时制定印发对实际种粮农民的一次性补贴资金兑付实施方案,对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和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补贴460余万元,有效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转自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