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九届五次全会和州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掀起产业建设新高潮,推动金平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根据省州《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决定》、《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结合金平县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国家和省、州产业建设的有关决定为指南,结合金平经济发展实际,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用活用足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务院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兴边富民、特困连片地区扶贫攻坚、新兴产业、高原特色农业、“美丽家园”建设等政策,充分发挥金平矿产、水能、热区、生态优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农业富民,项目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战略,立足“打基础、调结构、育支柱、促增收”。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金平经济在全省、全州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农特产品和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改善环境等为保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依托企业带动、园区支撑,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具有金平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改善我县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县域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安排、调整实施一批示范带动项目,迅速掀起产业建设新高潮。
二、主要目标
充分认识和把握金平的县情特点,发挥优势,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更新的观念和举措、更扎实的作风和行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从根本上扭转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群众贫县局面。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全省排名104位上升到80位左右。
(一)综合实力要增强
到2015年,全县经济实力要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达46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达6.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达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8%达26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达5300元。
(二)产业结构要优化
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总产值达9.38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达24.48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达12.28亿元,三产结构调整为20.3:53.1 : 26.6。
(三)产业集聚要明显
重点培植36个产业:培植橡胶、香蕉、甘蔗、油茶、砂仁、药材、食用菌、万头商品牛8个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培植铜、铁、镍3个矿产业;培植精制蔗糖、精制颗粒橡胶、精制茶油、精制瑶药、精制酒精5个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培植金世纪、金水湾、汇金半岛、国际贸易中心、荣联小区、金运铭晨、混凝土免烧砖、饰用石材8个房产建材业;培植边境贸易、中国·红河蝴蝶谷旅游、汇金国际酒店、哈尼特色餐饮4个商贸旅游文化产业;培植三家河一级、三家河三级、南布河、达洛河、金水河一级、金水河二级、金水河三级、金水河四级8个水电产业。在巩固扶持好现已纳入规模以上统计的20家经济实体外,新培育规模以上经济实体10家,使我县的“三上”企业达到30家。
三、主要原则
寻求新动力、培育新极点。以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兴产业发展、城镇化加速带来的投资消费、中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带来的区域经济新融合、深化农村改革带来的农村经济新活力为动力源泉,提高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产业发展转型,以增量调结构,以存量强根基,以创新促升级,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作中要突出六项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具体工作,强化政府支持和监测分析考核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引导项目,按照市场方法建设项目,用市场机制发展产业。
(二)坚持发挥优势,聚集发展原则
合理布局产业基地与产业园区,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打造大园区、培育大企业、建设大产业,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三)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
树立改革和创新思维,在产业建设和发展上大胆创新,大力引进发展新产业,推动产业产品高附加值化;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高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将招商引资作为培育发展新产业的重要方式,抓牢项目落地工作,增强发展动力。
(四)坚持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原则
发展绿色产业,强化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走出一条具有金平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五)坚持技术创新,科技驱动原则
以科技创新进步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以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六)坚持政策引领,优化环境原则
在土地、财政、金融、产业、人才、能源、科技等政策保障方面寻求突破,对大项目采取特殊政策,实行“一企一策”,优化发展环境。
四、主要任务
按照“产业带动、园区驱动、企业推动”的要求,结合金平实际,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强化农业基础性地位,加快县域综合开发,调优一产;巩固培植提升电矿,培育壮大电力能源,适度推进建筑房地产业,大力发展生物资源创新产业,调强二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住宿餐饮等现代服务业,调快三产。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突出重点,抓住当前产业建设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巩固和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园中园和企业,着力培育后续产业,务求三年行动计划取得实效。
(一)重点培植8个高原特色农业产业
1.巩固和培育产值4.5亿元高原特色香蕉产业。采取规模更新、技术推动等措施,巩固提升20万亩香蕉质量品质。到2015年,金平20万亩高原特色香蕉产业产量从2012年的10万吨增加到30万吨,产值从2012年的2.5亿元增加到4.5亿元。重点扶持金平大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市大唐实业有限公司金平果菜分公司等企业。
2.巩固和培育产值10亿元高原特色橡胶产业。采取适度规模更新、技术推动等措施,巩固提升40万亩橡胶产业。到2015年,金平40万亩高原特色橡胶产业开割面积从10万亩增加到25万亩,产值从2012年的4亿元增加到10亿元。重点扶持金平双箭橡胶有限公司、红河中丹橡胶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金平农场。
3.巩固和培育产值4.2亿元高原特色甘蔗产业。采取规模新植、甘蔗下田、技术支持等措施,到2015年,金平高原特色甘蔗产业从2012年的1万亩发展到20万亩,产量从2012年的4万吨发展到100万吨,产值从2012年的1600万元增加到4.2亿元。重点支持金平县金珂糖业有限公司和适宜种植的乡镇。
4.巩固和培育产值3亿元高原特色油茶产业。采取规模新植、技术推动等措施,到2015年,金平高原特色油茶产业从2012年的1.5万亩发展到10万亩。挂果后茶果产量可达10万吨,产值可达到3亿元。重点扶持集油茶育苗、油茶种植、管护示范、精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实力企业。
5.培育产值1.2亿元高原特色橡胶林下经济产业。以砂仁种植为主,采取规模新植、技术推动等措施,到2015年,金平高原特色石橡胶林下经济产业20000亩,产值达1.2亿元。重点扶持有实力的企业。
6.巩固和培育产值3亿元高原特色药材产业。采取发动群众、规模新植、技术推动等措施,到2015年,金平高原特色药材产业从2012年的2.5万亩发展到3.6万亩。产值从2012年的7500万元增加到3亿元。重点扶持金平金瑶公司、金平红大珍稀药材开发园、金平兴农生物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7.培育产值1.25亿元的特色食用菌产业。采取发动群众、规模新植、技术推动等措施,到2015年,金平特色食用菌产业发展到1000亩,产值达1.25亿元。重点扶持有实力的企业。
8.培育发展产值1.2亿元的万头商品牛产业。以甘蔗叶、桔杆等饲料源为依托,采取企业带动、发动群众、技术推动、重点帮扶等措施,到2015年,实现出栏商品牛16700头,产值达1.2亿元。重点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发展。
(二)重点培植铜、铁、镍3个矿产业
1.巩固和培育3亿元铜矿产业。加快整合龙脖河流域铜矿资源进程,大力推进龙脖河流域铜矿采选冶。到2015年,建成日处理3000吨铜原矿选厂,实现年产铜精矿含铜6000吨,产值3亿元。重点扶持金平红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2.巩固和培育4亿元铁矿产业。加快整合金平红河谷铁矿资源进程,大力推进金平红河谷铁矿采选冶。到2015年,建成年产20万吨铁精矿和8万吨钛精矿生产线,产值4亿元。重点扶持金平金岭矿业公司、金平金植地矿选有限责任公司、金平火山铁矿。
3.巩固和培育1.5亿元镍矿产业。加快新安里镍矿资源开发进程,大力推进新安里镍矿采选冶。到2015年,实现年产镍精矿45000吨,年产高冰镍含镍1500吨,产值1.5亿元。重点扶持红河恒昊矿业股份公司金平公司。
(三)重点培植5个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
1.培植6亿元蔗糖产业。强力推进以甘蔗为原料的蔗糖加工业。到2015年,年产蔗糖12.5万吨,产值6亿元。重点扶持金平县金珂糖业有限责任公司。
2.培植1.5亿元颗粒橡胶产业。强力推进以天然橡胶水为原料的颗粒橡胶加工业。到2015年,年产颗粒橡胶1万吨,产值1.5亿元。重点扶持金平双箭橡胶有限公司、红河中丹橡胶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金平农场。
3.培植1.2亿元茶油产业。强力推进以油茶果为原料的茶油加工业。每年加工油茶果10万吨,年产茶油3000吨,产值1.2亿元。重点扶持有实力开发投资油茶产业的龙头企业。
4.培植1.5亿元精制瑶药产业。强力推进以天然特色药材为原料的瑶药加工业。到2015年,实现年产精制瑶药1000万袋,产值1.5亿元。重点扶持金平金瑶公司等企业。
5.培植2800万元酒精产业。以科技创新实现蔗糖加工业综合利用。到2015年,年产酒精6000吨,产值2800万元。重点扶持金平县金珂糖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大力推进8个房产建材产业发展
1.重点培育和壮大3家本地房地产公司
(1)大力推进金世纪小区开发建设。到2015年,建成6.06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重点培育和壮大金平正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大力推进金运铭晨小区开发建设。到2015年,建成3.6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8300万元。重点培育和壮大金平金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大力推进荣联小区开发建设。到2015年,建成3.6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6300万元。重点培育和壮大金平恒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帮助支持5家外来房地产公司发展
(1)大力推进汇金半岛开发建设。到2015年,建成34.65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帮助支持金平鸿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展。
(2)大力推进金平国际商贸中心开发建设。到2015年,建成11.03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帮助支持云南赣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金平分公司发展。
(3)大力推进金水湾小区开发建设。到2015年,建成4.22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帮助支持金平银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展。
(4)整合县城区以年生产流通6000万片免烧砖和50万立方商品混凝土为主的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到2015年,建成50万立方6000万片免烧砖生产线和混凝土搅拌站,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帮助支持金平瑞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
(5)大力推动饰用石材产业建设。鼓励支持企业投资开发勐桥乡银平村饰用石材大理岩矿。到2015年,实现年产大理石30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5000万元。帮助支持云南创雄矿业有限公司发展。
(五)重点培植4个商贸旅游文化产业
1.大力推进边境贸易产业建设。统一口岸管理部门思想,转变口岸管理部门作风。2015年,实现边境贸易10亿元。重点扶持红河恒昊矿业股份公司、金平祥源边贸有限责任公司、金平松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
2.大力推进以中国·红河蝴蝶谷为核心的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加快马鞍底标水岩旅游文化核心村建设。到2015年,实现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重点扶持有实力投资开发的企业。
3.大力推进金平汇金国际大酒店开发建设。到2015年,建成83590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重点扶持金平汇金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4.整合成立哈尼特色饮食服务公司。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重点扶持金平哈尼合扎山庄和锦都酒店。
(六)重点培植8个电力能源产业
1.推进总投资1.36亿元、装机2万千瓦的三家河一级电站建设。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900万元。重点支持红交集团建设。
2.推进总投资8500万元、装机1万千瓦的三家河三级电站建设。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重点支持红交集团建设。
3.推进总投资5000万元、装机4400千瓦的南布河电站建设。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重点支持广东水电集团有限公司建设。
4.推进总投资9500万元、装机1万千瓦的达洛河电站建设。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重点支持广东水电集团有限公司建设。
5.推进总投资2.65亿元、装机3万千瓦的金水河一级电站建设。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700万元。重点支持广东水电集团有限公司建设。
6.推进总投资1.16亿元、装机2万千瓦的金水河二级电站建设。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800万元。重点支持广东水电集团有限公司建设。
7.推进总投资2.6亿元、装机3万千瓦的金水河三级电站建设。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700万元。重点支持广东水电集团有限公司建设。
8.推进总投资2.5亿元、装机3万千瓦的金水河四级电站建设。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700万元。重点支持广东水电集团有限公司建设。
五、政策措施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州出台的各项鼓励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确保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完成。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工信局,负责抓好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统筹、协调、指导、考核工作。各乡镇、金平农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机制。
2.县委、县政府在2013年8月召开全县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之后每年召开一次推进会,总结表彰和安排部署工作。
3.建立县级领导挂钩负责产业发展机制。具体负责组织协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除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州财政产业扶持资金外,县级财政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2013年安排200万元,2014年安排300万元,2015年安排500万元。对带动产业发展作用特别重大的项目和企业,采用“一事一议”财政扶持政策。
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积极帮助争取落实兑现国家和省、州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3.加大信贷支持。支持投融资担保单位在金平县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力度。重点支持法人治理结构完备、融资性担保业务开展好、风险控制能力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的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机构,帮助争取国家和省、州安排的担保风险补偿,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中小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制定激励金融机构支持产业发展奖励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发展资金投放力度,对产业发展给予较大信贷支持的金融单位给予奖励。
(三)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州招商引资规定,引进大企业、落实大项目、拉动大投资,带动产业大发展、大开放。
1.推行全民招商,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发挥异地商会、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2.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重大、特殊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区别对待,分类办理。
(四)创新用地方式
认真贯彻落实省、州解决项目落地困难、改善投资环境有关政策,提高服务质量,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1.保障建设用地。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鼓励类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滚动修编,保障产业建设用地。
2.降低用地成本。认真落实省、州制定的用地扶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发展产业用地成本。
3.创新用地方式。鼓励产业园区以置换用地、整合闲置荒废工业用地等方式拓展范围。试行征租并举用地方式,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土地流转政策,创新用地模式。
(五)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1.对列入国家和省、州重点节能降耗项目,帮助其落实国家、省、州制定的节能降耗扶持政策。
2.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建立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绿色通道制度,优先办理、从简从快、全程监督、跟踪服务,加快项目审批。
3.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年度考核内容,实行季报通报制,有关部门定期会商,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半年小结、年终总结考核,对工作推进不力的部门和企业,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按程序启动问责。
(六)强化创新驱动
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措施,为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供科技支撑。
1.加大科技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帮助其落实国家、省、州制定的扶持政策。
2.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对购进国内外先进装备,并在全国、全省、全州范围内形成一定影响力产能的企业,帮助落实国家、省、州制定的扶持补贴。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帮助落实兑现州委、州政府制定的“企业每通过一个国家重点新产品认定奖励8万元,每通过一个省级新产品投产鉴定奖励5万元,每通过一个省自主创新产品、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奖励3万元”的扶持政策规定。
4.加强品牌建设。帮助落实兑现州委、州政府制定的“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荣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15万元;对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云南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获得红河州知名商标的企业、经营者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的扶持政策规定。
5.鼓励企业资质升级。帮助落实兑现州委、州政府制定的“对升级为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含增项,下同)、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升级为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5万元;对升级为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二级资质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升级为专业承包二级资质的建筑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获国家鲁班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的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的扶持政策规定。
(七)培养产业人才队伍
1.保障企业用工需求。鼓励支持利用现有职业教育平台,采取校企合作、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合格员工。支持企业对新招用员工进行上岗培训,新招用员工考试合格上岗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政策性培训补贴。
2.鼓励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鼓励省内外院校到金平县联合办学,兴办分校,并落实建设用地、规费减免、设施建设、税收等优惠政策。
3.创新人才引进与流动机制。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支持高端人才带项目、技术到金平发展。对到我县工作的境内外高管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按规定给予补贴。对有突出贡献的,按规定给予奖励。
(八)加强产业监测考核
建立产业发展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将产业发展情况纳入乡镇和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敷衍推诿,无故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实施问责。
(九)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1.开展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系列宣传活动,组织新闻媒体就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背景、意义、任务、措施,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产业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等进行宣传报道。
2.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产业政策导向、项目核准、企业重组、产能利用、园区定位、园区建设等信息,为企业投资决策、银行贷款等提供信息指导。
3.充分利用中国—南亚博览会、昆交会、河口边交会等合作交流平台,加大项目推介力度,扩大产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国内外的影响。
(十)加大失信企业的清理力度
对无实力投资开发,违背协议规定,热衷资源买卖等投机专营炒作的企业或个人,县委、县政府将采取措施,变更业主重新规划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