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索引号
    20240921-111653-471
  • 发布机构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4-09-14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金平:搭建就业供需桥梁 拓宽群众就业路​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统筹抓实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工作,积极探索转移就业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就业帮扶措施,有效架起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供需桥梁,不断拓宽促农增收渠道。

  金平县整合县、乡、村、组四级党组织工作力量,着力构建“政府+用人企业+劳务派遣公司+劳务合作社+就业队长+劳动力”六位一体劳务输出模式,全力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04万人。在省外金平籍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广东深圳、东莞、惠州及上海市青浦等地设立劳务工作站6个。2024年,动员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劳务中介机构等工作力量,集中分批次输送省外务工人员。

  金平县有效建立“党委统岗、总支推岗、企业领岗、群众上岗、一周护岗”五到岗联动机制,通过实地调查和系统大数据平台,从宏观和微观上全面统筹,精准掌握岗位供需情况。积极向群众宣传就业政策、推荐用工岗位,不断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吸纳更多农村群众特别是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家门口”。截至2024年6月底,全县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7099个,建立就业帮扶车间24个,吸纳农村劳动力1702人(脱贫劳动力434人)。

  金平县紧盯脱贫劳动力、低收入家庭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积极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宣传外出务工就业岗位、奖补政策及创业就业惠民政策。2024年以来,党政主要领导率队赴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对接沪滇劳务协作工作,收集省外优质岗位3.78万余个。“线上+线下”开展招聘活动5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09万余个,签订就业意向协议1.34万人。

  针对水电、矿产、进出口贸易等传统产业,水果、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产业蓬勃发展的用工市场需求,金平县从精准确定培训对象入手,进村入户摸清群众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与用工单位联合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帮助脱贫劳动力掌握1门至2门实用技术,实现持证上岗。

  与此同时,立足金平实际,深入实施“劳务品牌”打造行动,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规模的劳务品牌。围绕20万亩香蕉、3万亩小花糯玉米、5万亩冬季人参果等联农富农产业,创建劳动密集型劳务品牌,带动就业4.74万余人。结合沪滇劳务协作用工需求,加大电工、建筑工、“绣娘”等职业技能培训,创建技术技能型劳务品牌,带动就业4万余人。发展壮大25万亩中药材产业,持续推进长寿梯田红米、长寿果、长寿茶、长寿宴等长寿产品向产业化发展,创建特色产业劳务品牌,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赋能。同时,积极培育覆盖各行各业、梯次衔接、技能高超的致富带头人308名,持续带动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体稳岗就业,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带动“头雁”效应,实现供需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