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勐镇围绕“稳就业、保民生”工作目标,把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通过整合资源要素招小商、兴产业、建车间、促就业,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助力实现从“东南飞”到“凤还巢”、从“候鸟式迁徙”到“家门口安居”的转变。
发展产业“促”就业。老勐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的固本之策,着力构建“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民生”的富民新格局,依托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868.66亩土地资源和“3213”运营管理模式,即“把产业实施起来、党员组织起来、群众组织起来形成基地就业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参股经营有‘红利’的‘两股一金’,加强农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商贸物流体系建设的‘三产’融合发展”。同步建立产业发展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先后引进金平勐丁春开发有限公司、金平泽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出“冬春发展蔬菜”“夏秋种植水稻”两张牌,推动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2024年来,先后累计种植水稻、玉米、西葫芦、丝瓜、茄子等作物1500余亩,辐射带动老集寨、营盘以及元阳黄草岭、黄茅岭等周边乡镇超过2万人次到基地务工,年劳务费支出220余万元,全镇1.3万人次在“家门口”就业,脱贫人口、监测对象超过4000人次实现增收,真正让群众“庄稼地里有岗位,务工顾家两不误”。
建造车间“稳”就业。老勐镇积极探索产业支撑为关键、村集体经济增收为路径、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的乡村振兴之路,创新发展思路,把生产力布局到绿水青山中,建立起“村集体+公司+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招小商、建车间,引进金平明春工贸有限公司建设明春汇泉矿泉水厂,开发生产线、销售端、运输端等多个工作岗位,实现22名群众走出“家门”就进“厂门”,每年人均增收超3万元。与老勐镇经济联合总社实现联建共建,租赁盘活老勐镇滨河路闲置村集体土地,推动闲置资源变“车间”,闲散劳力变“工人”,同时按照“绩效分成+2万元最低村集体经济收益”的方式设定收租标准,每年为老勐的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不少于12.5万元的收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企业、群众发展互融互促,把汩汩山泉水变为强村富民“致富水”。
依托项目“带”就业。老勐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带动本地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探索使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的运作模式,与项目承包方协商,在道路硬化、沟渠修建、村庄功能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本着“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少用外来队伍,能用监测户的尽量少用一般户”的原则,大量使用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劳动力。2024年,老勐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个,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吸纳使用本地务工群众192人次,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60人,支付劳务报酬214.8万元,其中针对脱贫群众发放93万元,有效破解了在劳工市场不占优势的中老年人、在家照顾“一老一小”无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创收难问题。同时,通过持续的技能培训,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就业的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和发展空间。
来源:“长寿金平”微信公众号